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我们先来说一些关于三焦的概念,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其中关于“焦”字的含义,历代医家认识不一。有认为“焦”当作“膲”者,膲为体内脏器,是有形之物;有认为“焦”字从火,为无形之气,能腐熟水谷,使其变化为人体气血;有认为“焦”字当作“樵”字,樵,槌也,节也,谓人体上、中、下三节段或三个区域。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也均在其中。
三焦学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按部位,分上、中、下三焦。一种是将三焦作为一个独立的腑。这两者在理论和运用上既有相通的点又有不同的点。这里将这两种学说分开论述,以便于来思考它真正的内在逻辑。
首先说按部位分的上中下三焦,上焦为心肺,中焦为脾胃,下焦为肝肾。从功能而言,在《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的“上焦如雾”(主要指心肺的输佈作用),“中焦如沤”(指脾胃的消化转输作用),“下焦如渎”(指肾与膀胱的排尿作用,并包括肠道的排便作用)中,我们不难看到,即使同属三焦,但位置的不同仍然在生理功能上体现出了巨大的差异。人体中上、中、下三焦的生理特点十分类似于宇宙天、人、地的特点。天气清,在上,云雨有常,类似于人体心肺的输送布散;人气动,作息往复,类似于人体脾胃运化生产的机能;地气浊,承载转化,类似于人体肝肾藏精化生的功能。这三者既同气连枝又截然不同,具体的变化运用因为比较复杂,建议大家可以去看我所讲的运气学说的内容,里面详细讲解了《黄帝内经》、《四圣心源》等医籍之中关于天地之气运行变化的精华部分。
合注素问灵枢灵枢经四圣心源而把三焦当作是一个独立的腑,在很多医籍之中都有相应的论述,例如《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上焦出于胃上囗,并咽以上,贯膈而佈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这里给出了三焦的具体范围和连接口。《难经》认为三焦是“有名而无形”,其实就是说这个形它是有的,但它太大了,很难用一个具体的词来形容,这种表述很有一种老子讲的“大象无形”的感觉。张介宾在他的《类经附翼》中记载:……及至徐遁、陈无择始创言三焦之形,云“有脂膜如掌大,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中出,夹脊而上,贯于脑,……”而张介宾本人则认为:“三焦为脏腑之外卫”。所谓焦者,象火类也,色赤属阳之谓也。今夫人之一身,外自皮毛,内自脏腑,无巨无名,无细无目,其于腔腹周围上下全体,状若大囊者,果何物耶?且其看内一层,形色最赤,象如六合,总护诸阳,是非三焦而何?”在张介宾的论述里,已经把三焦看作了是一个包含所有脏腑器官的腑,并且有了形状颜色的描述。虞搏的《医学正传》也认为:“三焦者指腔子而言,……总名三焦,……其体有脂膜在腔子之内,包罗乎五脏六腑之外也。”此论与张介宾的认知基本相同。另外如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以为“网油”即是三焦。唐容川《血证论》:“三焦,古作[月焦](按:这是一个字),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联之油膜也。”等等,皆是古代医家的一些主要论点。
难经正义类经但是这些论述无一例外都只是对三焦的形状大小做了论述,里面并没有涉及三焦的深层含义,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遗憾。
造成这个遗憾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为三焦的特点,三焦虽然为六腑之一,但是它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属于自己的实质的器官。而且中医原本对于脏腑的划分就不是基于解剖上的存在而划分的,其主要是以相应的功能来划分的,这就更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对三焦理解和探索的难度。而第二个点则是因为,三焦虽然名义上归于六腑之一,但实际上,它所发挥的功能和所存在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腑”的定位,上升到了一个“象”的高度。关于这一点,我会在运气学说的文章里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讲解,敬请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zz/15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