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让你

 

第四章六气统六经,从心法到实践

下面我们就使用气机图,开始从气机升降的角度逐一开始演绎古典中医心法和实践。

第一节所有疾病分为经病和脏腑病

病变发生在经络的营卫和发生在脏腑的气血是统一的,因为营卫和气血是统一的。

一般而言,经病的严重程度较轻,因为经络靠近表层,为人体局部生化反应的发生场所,脏腑病较重,因为脏腑在里,为人体生化发生的控制机构。

其关系为: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行政区域上类似于县和省的关系。

但首先要提出来的是:六经体系里面,只有太阳病是可以发生经络病而太阳之腑不病的,其余的五经,在发生经络病的时候,脏腑一定会发病,或者说治疗这些经之经络病的时候,可以通过治疗对应的脏腑来治疗该经络病。

因此,我们的气机图对于阳经的表气只显示了太阳经,其余的不显示在表气上。

下面我们将混合《四圣心源》和《伤寒论》,讲述人体脏腑和经络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

第二节六气气化和六经的对应

●气化解析伤寒的心法

人体内的六经,运行着六气,这六气被五脏所气化,同时气又气化流经的组织。

其在诊断和治疗上的价值为:以气断病,以气治气。

①在人体出现异常气化状态的时候,我们要问责于六经的六气,因为这六气是运行状态的物质,出现哪一气,就表明哪一经的经气太多了,从而出现相应症状。这就是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六气解处所表达的“一经病,则一经之气见”。

②而该六经的气是被两个脏腑所气化的脏腑发生问题,在治疗该六气的时候,就需要对它所司化的脏腑进行治疗。

●采用黄元御的六气法来讨论和解析古典中医

权且不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为外感和内伤的区别,我们将用黄元御所主张的六气法传变逻辑,从六经角度完全展示六气六经的疾病分类及治疗方法,以及演绎气学中医的思维方式。

足六经+手六经其气和身体对应的关系见下表。

这张表将自然界的气和人体的气进行了对应,并把人体气的控制中心——脏腑与气化对应,这是《伤寒论》气化解析的基础,大家在后面临证举例中可逐步熟悉,并运用于实践中。

●以气为核心的描述表达体系

六气的气,作为气的存在:

①其状态用温度、湿度两个维度来形容,只能是寒热;

②其所在位置,只能用表气、里气来表达;

③其所在营卫的来源,只能用阴来表达。

于是,我们看到以人体气为核心,其古典的描述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八纲表示气的性质

●阴阳

●表里

●寒热

●虚实

②用六经表示气的归属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③用六气表示气的名字、气的性质、五行气化方向

●太阳寒水

●阳明燥金

●少阳相火

●太阴湿土

●少阴君火

●厥阴风木

以上气的表达方式最终还要落实在营血和卫气层次,由营卫耦合来产生气化作用。

第三节太阳病

按照六经所运行的气流经的部位,分为表里两层结构,表气是人体皮肤表面,里气是人体脏腑层面,大体以人体内部脏腑的包膜作为里气分界层。

里气又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焦,以气化功能和经络的运行方向区分。

①上焦:心、肺、胆、心包所连经络以向下行为降。

②中焦:脾所连经络向上,胃所连经络向下。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③下焦:肝、肾、三焦、小肠、大肠所连经络向上行,膀胱腑比较特别,所连经络主表气外行向下。

所以基本上这个分类方法形成了上焦下行,下焦上行、外行的气机表里出入、上下升降的结构,而中焦的脾胃升降构成了升降的枢纽,只有脾胃正常升降,才能让上、下焦的气血正常升降。

因此,我们在后面按照六经气化解析《伤寒论》的时候,多次使用经络升降这一规则,并落实到手足经络。

太阳病:

太阳寒水之气为病,就会落实在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腑。太阳寒水气在人体司化于膀胱,从化于小肠,因此太阳寒水气在人体主要为寒气,次为热气。

为病的时候会出现:手足太阳经、腑会分别出现寒化和热化的症状。

六气名称:太阳寒水六经归属:太阳

从表里气和上、中、下三焦气的角度来看,《伤寒论》太阳病的结构为:

太阳病没有正确治疗称为治坏,坏病分为两类:一类是传入其他经,另一类是在表里之间,在表气入里的路上。

《四圣心源》治法:

太阳经运行的太阳寒水本气为寒,对这个气的治法,隐藏在《四圣心源》的六气治法中,浓缩在六气治法的药物组方当中。当体内出现太阳寒水气太过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对太阳寒水气的治法。

治太阳寒水法

苓甘姜附汤

甘草茯苓干姜附子

太阳病,最易化生湿热,以化气于丙火,而受制于湿土也。若有湿热,当用栀、膏之类。

我们看到的治法大体为温法,这里太阳寒水气主要指寒气。

注:按照营血运行顺序,太阳寒水气起于手太阳小肠经,以热为本气,结束于太阳膀胱经,以寒气为本气,所以太阳是水火两气并存、寒热气并存,水火的中气为湿,因此膀胱容易产生湿热。

●足太阳经膀胱经病

太阳经为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走行部位和所连脏腑,太阳经运行太阳寒水之气,主要的气化控制者是手太阳小肠腑。

太阳寒水之气,运行于人体表面,气化方向为寒,五行为水,膀胱腑气化太过和不及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寒两种趋势和症状。

①寒主导的时候:容易出现太阳寒化。

②热主导的时候:容易出现太阳热化。

足太阳膀胱之病

足太阳膀胱是唯一一个经腑病分离的,也就是说经病和腑病可以单独发生,六经里面其他经腑都同时发病。

①经病

热化:营气病,桂枝汤证。

寒化:卫气病,麻黄汤证。

②腑病

寒化:膀胱蓄水证。

热化:膀胱蓄血证。

注:膀胱经病产生的机制是膀胱经的气运行受阻,包括皮肤出汗异常、膀胱经经络受阻等,发病部位往往在膀胱经沿线,如头顶、肩颈、腰、腿、膝、踝等部位。

手太阳小肠之病

经腑同病

热化:治法为降心火。

寒化:治法为升心肾之阳。

注:小肠与心为表里关系,小肠火来源于心,所以小肠寒化的时候,可以通过温膀胱经来实现。

下面我们来看看手足膀胱经的经病和腑病。

案例:全身掉白粉的小姑娘——太阳卫气燥化

2年前,我们参加了一个留守儿童的公益项目,作为医疗资源,我们一行人探望了一位特殊的小姑娘。

她11岁了,刚见到她的时候,孩子不怎么说话,眼里怯怯的,看得出来,身边的小同学都离她远远的,连老师似乎也有点躲避她。我看到孩子的脸上和手上干燥得全是白色的粉。孩子的父亲反映,从出生以后就发现孩子有很多健康问题,孩子大便不通畅,更可怕的是,她全身的皮肤除了背后心脏区域有一块完整的干净皮肤,其余地方都会掉皮屑,白色粉末状,皮肤很痒,夏天的时候痒得不能穿衣服。同学们都视之为“怪物”,这对于她的心理发展也非常不利,让孩子和父母都很痛苦,求医十年,一直断断续续的治疗,家里仅有的房子都卖掉了,还是没有治好。遇到她的时候,我学《伤寒论》刚入门不久,思考了好几分钟,忽然一个念头跑进脑子。

病机分析:

首先皮肤干裂是因为皮肤处没有水分,而且不出汗,这表示皮下温度很高,处于卫气被高热蒸发的状态。因为肺主皮毛,所以肺内的津液可能也不足,肺与大肠相表里,而阳明燥便秘的问题正好和肺内津液不足之燥完全一致。如果用什么办法增加肺与大肠的津液,并且发到皮肤表面,这样皮肤不就得到水分的补给而润泽了吗?

处治经过:

于是用麻桂各半汤加白术、白芍、黄芪进行治疗。方中白术在祛除中焦脾湿的同时,可以补水,同时麻黄发表气、桂枝行血气、白芍凉营、杏仁润肺降气、甘草入气血。这样一个简单方子用1周后,孩子的皮肤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原先掉粉的皮肤开始出现片状的块,再服药1周,已经可以看到完整的皮肤了。

第三周如法,但是效果反而没有第一周好,这个时候,才开始留意到原来的便秘问题还没有解决,血分还是很热,于是转方麻仁丸加芒硝,第四周给予凉血养血,疗效就稳固下来了。前后6周时间,一个困扰10年的问题,有了很大改善。本书完稿前,再次见到她,白粉皮屑没有再出现,但是还有不少大块透明的皮肤慢慢脱落,皮肤的温度还是很高,这说明表气依然不通畅,血分还有多余的热,气分还是虚;虽然没有彻底治愈,但疗效依然稳定,目前我们已经获得慈善资源,可以给她做下一步的治疗。

气机探讨:

我们可以看到太阳表气不开,营血热、卫气燥,由于皮肤表面的卫气和肺内的气实质上是相连的,所以,用麻黄来搬运肺内之气去救表,同时往肺里面补充新的卫气。这样皮肤表面就有了水源,那些燥化的情况就得以改善,从而皮肤开始重新出现。

以上是我们看到的一个很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表气病的案例。

这是一种非常难治的疾病,为什么《伤寒论》还有方法治疗呢?

因为《伤寒论》治疗的是气,通过调节气在人身的分布和运行状态,用气来治气,并不看重疾病的名称,所以不会被“疑难杂症”的名号所吓到。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dzz/16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