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B是什么?
OAB指的是一种以尿急为特征的侯群症,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不包括急性尿路感染或其他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
OAB分类
1根据是否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分类
A、干性OAB:不伴有尿失禁,男性多见
B、湿性OAB:伴有尿失禁,女性多见
2根据发病机制分类
A、膀胱感觉过敏:非神经源性的病因所致的逼尿肌不稳定
B、神经源性的病因所致的逼尿肌反射亢进
3根据病因分类
A、无明显病因:病程半年以上者称为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
B、有明确病因者:继发性膀胱过度活动
4影响尿动力学分类
A、I型:影像尿动力检查未发现逼尿肌的不随意收缩
B、II型:检查发现有逼尿肌的不随意收缩,但患者可以感知收缩并能够抑制它
C、III型:有逼尿肌的不随意收缩,患者也可以感知收缩并能够使括约肌收缩,但不能抑制逼尿肌收缩
D、IV:检查有逼尿肌的不随意收缩,患者不能够感知,也不能够引起括约肌收缩和抑制逼尿肌不随意收缩
OAB的发病率
通过对亚洲中国、泰国、菲律宾和印度等9个国家的位18周岁以上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3%的女性具有OAB的症状
由CUA开展的中国首个大规模OAB流行学调查显示,18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5.9%,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1.3%,是40岁以下人群的10倍。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患者总是错误的认为,OAB症状是年龄增长不可避免的问题没有有效地治疗措施,或不好意思就诊,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OAB对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
OAB患者在身体方面会限制或停止体力活动并且提高骨折的发生率,心理上会有罪恶感/抑郁、丧失自尊害怕,丧失排尿自控能力。在夫妻生活上,患者群体会避免性行为和亲密接触。在社会上,其社会交往减少,将出行路线局限于方便上厕所的路线。
OAB的发病机制
目前来说,OAB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有以下四种:
1膀胱感觉过敏:由非神经源性因素所致,储尿期逼尿肌异常收缩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2、逼尿肌不稳定:在较小的膀胱容量时即出现排尿欲;
3、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
4、其他原因:如精神行为异常,激素代谢失调等
OAB和SUI(压力性尿失禁)的区别
症状
OAB
SUI
尿急
是
否
尿频
是
否
身体活动时漏尿
否
是
每次尿失禁时的漏尿量
多
(如果存在)
少
排尿冲动时能否及时到达卫生间
通常否
是
夜间醒来排尿
通常
少
OAB的治疗方式
1行为训练
1、膀胱训练
2、生物反馈治疗
3、盆底肌训练
4、其他行为治疗:催眠疗法
2药物治疗
托特罗定;曲司氯铵;索利那新
原理:
1、拮抗M受体,抑制逼尿肌收缩,改善膀胱感觉功能及抑制逼尿肌不稳定收缩可能;
2、对膀胱的高选择性作用
问题:
1、疗效有待提高;
2、器官选择性作用还有待研究,
还应进行剂型的给药途径改进
3盆底磁刺激
盆底功能性磁刺激(FMS)发出的强脉冲磁场,可以通过刺激盆底神经的肛门直肠分支、阴部神经和下肢肌肉的神经抑制逼尿急的过度;刺激骶神经根也可激活脊髓的抑制通路;刺激盆底的感觉传入神经,可直接在脊髓水平或其他神经旁路抑制逼尿急的冲动,从而抑制排尿反射或逼尿急不稳定收缩和反射亢进,同时回复各种神经元的动态平衡。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dzz/14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