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一、内视法三例黄帝内视法
所谓内视,即目不外视、将目先内观其脏,若真有所见,其法是:“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磐、丑色了了分明,勿辍也”(《备急千金要方》)练功时取站、坐、卧均可,手足随意放置,两目轻闭,全身放松,一意存想体内五赃,一个个如悬挂的古式钟磐,光芒四射,五色分明。肝为青色,心为红色,脾为黄色,肺为白色,肾为黑色,一般先把一脏观想清楚后再想下一脏。按五脏相生的次序观想。
至游子焚身法焚身法,即想象熊熊大火焚烧自身内部脏器,此功法原载于曾造的《道枢,众妙篇》。具体练法:练功时间不拘,取大坐势,左手抱脐下,右手握固置大腿上;凝神定气后,存想熔熔大火在心脏中燃烧(时间不可太长).接着焚烧肝脏、肺脏;烧毕,以鼻微呼气,继而又存想大火向下焚烧于小腹内(下丹田),时间可长些,待丹田极热后,如果在白天就想阳光,若晚伺则想月亮(若丹田未热极则不必想)。最后两腿屈膝拱起,两手抱膝下,使丹田之热布散周身,至浑身热极而止。
老君内视法通过存想、内视进入虚静境界的功法。其法是:“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闭目思寻,表里虚静,神道微深,外藏万境,内察一心,了然明静,静乱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宁极,湛然常往,香冥难测,忧患永消,是非莫识。”
二、“内视”机理,“内视”机理道天同源
“内视”是道家功、气功、内家武功练习中常用的心法,“返观内视”贯穿练功始终。“内视”的作用是什么?一、收摄心神,排除杂念,帮助入静二、调整阴阳
1、内视的理涵和物质性“内视”这一行为是违背现代生理学理论的,现代生理学的视觉是外视的,不可能内视的。常人也不能内视,闭着眼睛什么也不能看到。因为现代生理学中的眼睛的视觉机理是建立在现代光学体系之上的,所以眼睛只能外视,只能有光才有视觉。内视行为多是闭着眼睛<也可开眼内视的>,这样就有悖于现代生理学了。“内视”这词汇在中国文化里才有,世界各国是无法找到这种行为的,故现代哲学体系把它列到唯心论里头去。
内视:能看到东西吗?这里我说说一次练功情景:某日晨早,我在公园山顶练功,当时很快入静进入虚无状态,也不知练了多久,眼前看到一个老人,穿灰衬衫在一处坪地打太极拳。我用意去看一下这坪地<未睁开眼睛>,周围环境很熟悉,是通往公园山顶的必经之处,但离我练功地有两公里远。那老人在打云手,动作有些僵硬,我就象站在他身旁看着那么清晰。我以为自已也是在这坪处练功,微微睁眼睛看看,是在山顶。就认为是练功中的幻觉,提醒自已不要留恋这些境景。内视一下体内,感觉体内光芒通透,接着又进入虚无状态。往下练这老人仍有几次闪出身影来,都是在打太极拳动作,我没有再着意去看它,让它模模糊糊消失。练完功,我往回走,走到这坪处,竟然真的有个穿灰衬衫的老人在练站桩。我闭目黙念了一下,刚才练功时的那老人身影仍印在脑海里,确实是眼前这位老人。我就站在侧旁等他练完,待那老人收功后,我问他刚才是否在打太极拳,打杨式太极拳?那老人说是,我就比一下他打的云手,他云手时有个往下一捊的习惯,他说他是那样打的。我指着公园山顶说刚才我在那内视到他在此处打太极拳,那老人说不是吧,在那里看不到这里啊。
象这样的练功现象,很多练功的人在高度入静时都有过。对于内视到光团、血管、经脉更是常有。有个功友说,他一段时间额门到前脑那片都象有盏灯挂着,在黑夜里能照着看到东西。当然这些内视见物现象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出现的,也就是很难重复的。不能重复,这是司马南斥责特异功能逃避科学测试的最大遁词。重复性是科学实验的标示,练功中的内视光团是可以重复的,用现代科学仪器可测试出来的。光团是有规律出现的,是道家功或丹道境界层次标准。要测试这些内视出来的光团,首先应确认它们是物质性的,不是幻觉。进行科学测试内视光团,首先应以中国人体学理论为指针。以中国人体科学为主,现代人体科学为辅。中国人体学认识到的是生命本原,现代人体科学是直观科学。这就象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经典物理学研究的是直观的、能看到的自然现象,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很多现象是看不见的。
内视出来的光团,只要功力够,随时随地都可出现的,只要进入功态,就能看到。功力不够,它就只是偶然才出现了。根据中国人体生命学,生命是由气组成的,组成生命的气叫元气。元气分阴阳,经络是气运行的框架,所以练功最早出现的是经络感。大小周天、奇经八脉这些脉象出现后,就有个阴阳交并。阴阳交并是阴气和阳气交汇于一起,交并后气就混沌,气象就越出经络感,形成大片大片的气团,或通体充满着气。这时如内视,很易就能看到白茫茫的光,或是金澄澄的光。白光属阴气,黄光属阳气。这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出现白光或黄光以及斑斓光。阴阳气的混合,就能温煦五脏,五脏气化,就出现五色光团。即心红、肺白、肝青、脾黄、肾黑五彩色光。五脏的肺气白光与脾气黄光与阴阳两气的黄白光是不同的。肺白光如雾如云带点湿润,阴气白如月亮煦照光。阳气黄光是黄金般的澄澄,脾气光如鹅黄色彩。五脏气化后会有五气朝元境界,也就是五脏之气混元。阴阳气、五脏气混元就是三花聚顶。三气上升到上庭,接着就产生“丹”。
确认这些内视光的物质性,是物质存在形式,才能进行科学测试。因为出现天人合一时,心肺功能就产生质的变化,心搏跳动慢,肺呼吸系统几乎消失,这样利用现代人体生理指标就很易测量出来。不过,现代科学不相信能内视,更不相信能内视物体,所以没有科研单位会去测试这些项目。
2、“内视”的使用方法练功中,为了收敛心神,排除杂念,都用内照穴位、意出光感帮助入静。一般情况下,是不好随随便便用“内视”法的,有时在练功中如有杂念使用一下内视,把杂念消除去是可以的。有杂念了,内视那里?就找最易内视到的那部位或那一点或是某穴道。因为能够内视到的点或穴,说明那点有气,有气就能把杂念排除。不能某点好守了,就死守着它。长久守着某一点会产生气结于此处,会造成气紧、有物贴撑着这处的现象。另外,内视头部或祖窍穴这些地段,要对应地意照一下涌泉、关元、会阴这些地点,不使气滞于头部。气滞于头,会造成泰山压顶、气贴印堂的。有时很难入静或杂念重重,就是气散,身体状况虚弱。这时强行去内视,会产生头疼脑涨的偏差的。
内视是要耗元气的,所以,内视不到硬去内视会感觉累的。功境不够,内视不到的。这是初练者常有的情况,想意守但找不到点。这是功力不足,这时不用勉强去找点意守或内视。用放松身形、放松心神来练,身心虚空了,就容易入静。进入了虚无,就是最好的练功状态。
对于一般人来说,身体都会有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练功中最易把身体的这些虚象表现出来,比如阴虚,气质烫热,气速冲奔。阳虚,气质凉腻,流行缓慢。阴阳两虚,气质时热如沸,时如冰敷。心性也会随着虚象出现或亢奋或懒散,造成修炼中的困扰。这时就要用内视法来平衡阴阳,聚阳法、凝阴法是武当道家南派的两种整治身体阴阳虚象的有效方法。
使用内视法平衡阴阳,需慎之又慎。必要有明师指点,且应把视象时时向师汇报,以及时调整练法。有个武友,境界已过奇经八脉通,气象已有些许混沌了。他曾做过凉气循行周天,还曾做过气倒转流行周天。明显这是阳虚现象,所以用内视光团法调整。因使用过头,一次练功全身精华往头上紧聚,丹田象被抽空,脚部发软,头涨如裂。好在他习练惯了自然法则,忙用放松术心摄住心神,未出现气轰脑门现象。另一个武友,因阴阳两虚体质,使用内视法培元。几次练得头脑晕炫,象血冲脑那样,感觉脑中的血脉要涨破一样,因为是瞬间即逝,他也未着意。一日练着忽然晕头转向掉在地上,失去知觉好久才悠悠醒来。这都是内视过头,气血冲脑,凶险异常也。在修炼中,阴气阳气的偏盛偏衰,使用内视功是有效的平衡方法。但在实际使用中,功力境界越高越需谨慎。在练功初始阶段,气量稀薄,内视过头只是出现些气凝气滞现象。功境深了内视不当,就可能出现威胁身体问题。“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经>,这里的“精神内守”与“内视”的理涵是不同的。“精神内守”意思是敛神、藏存。心神藏匿着,元气就圆满。
太上老君内觀經炼习之法在其中矣!
老君曰:天地媾精,陰陽布化,萬物以生承其宿業。分靈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動而生也;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鎮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靈也;七月七精開竅,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宮室羅布,以定精也;十月炁足萬象成也。元和哺食,時不停也。
太一帝君在頭,曰泥丸君,總眾神也,照生識神,人之魂也。司命處心,納生元也;無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臍,深精根也,照諸百節,生百神也。所以週身神不空也。定位诸神,调身之法也。
元氣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也。運動住止關其心也,所以謂生有由然也。调息之法也。
予内觀之,歷歷分也。心者禁也,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心則神也,變化不測,故無定形,所以五臟藏五神。五神者,五贼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也。魂在肝,肝者,其色青,其象龙。魄在肺肺者,其色白,其象虎,精在腎肾者,其色黑,其象玄武,志在脾脾者,其色黄,神在心心者,其色赤,其象禽。神在心者,即神聚心也,所以字殊,隨處名也。一下乃修心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陽之精主火,上為瑩惑下應心也。色赤、三葉如蓮花,神明依泊五神聚之,從所名也。其神也,非青非黃、非大非小、非短非長、非曲非直、非柔非剛、非厚非薄、非圓非方,變化莫測,混合陰陽,大包天地,細入毫芒。制之則正,放之則狂意不可须臾离也,清淨則生,濁躁則亡意不可须臾杂也,明照八表其光明也。八表?,暗迷一方一方?,但能虛寂,生道自常,永保無爲,其身則昌也。以其無形,莫之能名,禍福吉凶,悉由之矣。所以聖人立君臣、明賞罰、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以難伏,唯在於心,心若清淨,則萬禍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沉淪惡道,皆由心也。妄想憎愛,取捨去來,染著聚結,漸自纏繞,轉轉繫縛,不能解脫,便至滅亡。由如牛馬引重趨泥,轉增陷沒,不能自出,遂至於死。人亦如此。始生之時,神元清淨,湛然無雜,既受納有形,形染六情:眼則貪色、耳則滯聲、口則耽味、鼻則受馨、意隨健羨、身欲肥輕,從此流浪莫能自悟。聖人慈念,設法教化,使内觀己身,澄其心也。
老君曰:諦觀此身從虛無中來,因緣運會,積精聚炁,乘華降神,和合受生,法天象地,含陰吐陽,分錯五行,以應四時以上由心到身,以下由身到头。眼為日月,髮為星辰,眉為華蓋,頭為崑崙,布列宮闕,安置精神。萬物之中人為最靈,性命合道性命相合,人當愛之。内觀其身,惟人尊焉,而不自貴妄染諸塵,不淨臭穢,濁亂形神,熟觀物我,何踈何親,守道長生,為善保真,世愚役役,徒自苦辛也。
老君曰:從道受分謂之命,自一稟形謂之性,所以任物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出謂之志,事無不知謂之智,智週萬物謂之慧,動而營身謂之魂,靜而鎮形謂之魄,流行骨肉謂之血,保神養炁謂之精,炁清而駛謂之榮,炁濁而遲謂之衛,總括百神謂之身,萬象備見謂之形,塊然有閡謂之質,狀貌可則謂之體,大小有分謂之軀,眾思不測謂之神,邈然應化謂之靈,炁來入身謂之生,神去於身謂之死,所以通生謂之道。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情,變化不測,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則為神明,所謂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則修心也,教人修心則修道也。道不可見,因生而明,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則道廢,道廢則生亡,生道合一則長生不死羽化神仙。人不能常保者,以其不能内觀於心故也。内觀不遺,生道常存。
老君曰:人所以流浪惡道,沉淪滓穢,緣六情起妄而生六識,六識分別繫縛憎愛,去來取捨,染著煩惱,與道長隔,所以内觀。六識因起六欲,識從何起,識從欲起;欲從何起,欲自識起。妄想顛倒而生有識,亦曰自然,又名無爲,本來虛靜,元無有識,有識分別起識邪見。邪見既興,盡是煩惱。輾轉纏縛,流浪生死,永失於道矣。
老君曰:道無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屬形不屬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則長存不亡也。
老君曰:人能常清淨其心,則道自來居,道自來居則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則生不亡也。人常欲生而不能虛心,人常惡死而不能保神,亦由欲貴而不用道,欲富而不求寶,欲速而足不行,欲肥而食不飽也。
老君曰: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則道降,道降則心通。神明之在身,由火之因卮也。明從火起,火自炷發,炷因油潤,油籍卮停,四者若廢,明何生焉。亦如明緣神照,神託心存,心由形有,形以道全,一物不足,明何依焉。所以謂之神明者,眼見耳聞意知心覺,分別物理細微,悉知由神以明,故曰神明也。
老君曰:虛心者遣其實也,無心者除其有也,定心者令不動也,安心者使不危也,靜心者令不亂也,正心者使不邪也,清心者使不濁也,淨心者使不穢也,此皆以有令使除也。四見者,心直者不反覆也,心平者無高低也,心明者無暗昧也,心通者無窒礙也。此皆本自照者也,粗言數者,餘可思也。老君曰:知道易信道難,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守而不失,乃常存也。
老君曰:道也者,不可言傳口授而得之,常虛心靜神,道自來居。愚者不知,勞其形、苦其心、役其志、躁其神,而道愈遠、而神愈悲。背道求道,當慎擇焉。老君曰:道貴長存,保神固根,精炁不散,純白不分,形神合道,飛昇崑崙,先天以生,後天以存,出入無間,不由其門,吹陰煦陽,制魂拘魄,億歲眷屬,千載子孫,黃塵四起,騎羊真人,金堂玉室,送故迎新。老君曰:内觀之道,靜神定心,亂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閉目思尋,表裏虛寂,神道微深,外藏萬境,内察一心,了然明靜,靜亂俱息,念念相繫,深根寧極,湛然常住,杳冥難測,憂患永消,是非莫識。老君曰:吾非聖人,學而得之。故我求道無不受持千經萬術,惟在心也。
(太上老君内觀經终)
太上老君内观经译文(转)老君曰:"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动而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十月气足,万象成也。元和哺食,时不停也。
对于人体来说,天地就是指父母,媾精就是阴阳交合,然后便开始阴阳交融(胎儿)生长发育,并且秉承父母的灵气,这便是"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现象。父母从和合开始,这个还未形成的人但开始生长,一个月生变为"胞孕",两个月形成"胚胎",后面三、四月中,(什么是魂、什么是魄,魂魄与神精直接相对应,人无神则魂丢,魂在则人的神在,人就有灵气,如果一个人精不足,则此人无魄力,有运魄力的人一定精神饱满。人有三魂七魄,三魂谓之天魂、地魂、命魂,七魄谓之天冲、灵慧、气、力、中枢、精、英。这三魂七魄各有阴阳,(怀胎三月)三魂属阳(生),主动主生,(怀胎四月)七魄属阴(生),主静主形,失魂落魄之人,一定站立不定、痴痴呆呆。)"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前面四个月是"一生二,二生三"的过程,这儿开始"三生万物",五脏六腑全出来了,从而分藏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第七个月,由里及外,五官等功能也逐渐俱全,第八个月,神经系统也已经有所知觉,第九个月方方面面也基本生成完毕,第十个月瓜熟蒂落,马上就可以哺乳喂养。
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生元也。无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神不空也。元气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也。运动住止,关其心也。所以谓生,有由然也。予内观之,历历分也。
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之泥丸,亦曰黄庭。(人体的控制系统在头部,相当于人体的CPU,)五官也集中在头部,所以能"照生识神"与魂魄相通。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心脑相通,所以人的生命本元在心。(这一段内容中"司命"、"无英"、"白元"、"桃核"等都是被道教神化了的穴位之神,有关知识还必须阅读《黄庭经》、《太清中黄真经》、《思九宫五神法》等许多道家书籍。《黄庭经》谓人体中有八大神宿卫,二十四位真人,诸如发、脑、眼、鼻,耳,舌、齿、心、肺、肝、肾、脾、胆等等皆有神主之。《太清中黄真经》中云,人体"五脏六腑百关九节有神百万"。而在这些神灵中,最重要的则是"泥丸"、"司命"、"无英"、"白元"、"桃孩"诸神:"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魂,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心源也。无英居左,制三魄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天体有诸"宫",人体亦有与其相对应的诸"宫",而无论天体之"宫"还是人体之"宫",均为同一神灵所辖。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体诸神不过是天体诸神之气化。如《思九宫五神法》中说,"九天九宫中有九神,谓天皇,九魂变成九气,化为九神,各治一宫。"在这里,道教之神完全还原为人体自然,失去了其宗教特色。)
鼻吸天气,口食地气。天之元气经鼻导入泥丸,这儿也许有人要问,氧气应该是吸入肺部,为什么是头部的泥丸宫呢?其实这正是西医和中医的不同点,人呼吸臭气首先是头脑感到恶心,人呼吸鹇空气,也是头脑首先感到清爽,中医所说的气与西医所说的气是不同的东西,这个气应该写成"炁",而口吃食品,按中医也是气,这个气应该写成"气",是地气。正是这种气与神明相通,与动静相关,因此我们才能内观,才能明白自己、了解自己的一切。
心者,禁也,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心则神也,变化不测,故无定形。所以五藏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随处名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阳之精,主火。上为荧惑,下应心也。色赤,三叶如莲花,神明依泊,从所名也。
五脏与五神(即神魂魄精志)的关系是这一节的关键。神在心,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这五神的核心是"心神",五神与一行的关系是心神属火其色赤,肝魂属木其色青,肺魄属金其色白,肾精属水其色黑,脾志属土其色黄。这些都是中医的基础知识,心神定则五神各守其舍,心神散则五神各出其位,导致神情惶惑。所以,心神为一身之主,能控制其它诸神,内观也主要靠心神意会。
心为什么是火,因为秉受太阳之精。"荧惑"是古代天文中的火星的别称,中医是讲究天人合一,在这方面有许多书已经失传,非常遗憾。"三叶如莲花",也是从天文一类讲的,可惜我解释不了,我在猜想,这是不是在说"心"这一个字,但不管怎样,心与神(也叫神明)是相互依存的。
其神也,非青非黄,非大非小,非短非长,非曲非直,非柔非刚,非厚非薄,非圆非方。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包天地,细入毫芒。制之则正,放之则狂。清净则生,浊躁则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但能虚寂,生道自常。永保无为,其身则昌也。以其无形,莫之能名,祸福吉凶,悉由之矣。
这一段以及下一段文字,都是接在上一段的内容,因其太长,是我人为分开的。"神"这个东西属于非物质形态,所以从颜色、大小、长短、曲直、刚柔、厚薄、方圆等方面来内观这个"神"是不可能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觉得到,感觉到"神"这个东西,大可等同天地,小基于毫芒,制约住但身形一切端正,不控制住则身体理智一切失衡。清静则肾水压制住心火一切处于平静,浊燥则心火过旺,肝木损而肺金伤,魂飞魄散,六神无主。
心神可通达四面八方,上至九霄下至五洋,却在任何一方都有可能迷失,任何一个干扰都可能打断心神的思维,所以只有在极其虚静的情况下,心神才能通达自如,这就是才子所说"致虚极守静笃"。永远保持"无为"的状态,心神才能一直安宁,从而保证身心不疲惫,精力旺盛。所以,"神"这种无形无名的东西,祸福吉凶全由它所主宰。
所以圣人,立君臣,明赏罚。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以难伏,唯在于心,心若清净,则万祸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沈沦恶道,皆由心也。妄想憎爱,取舍去来,染着聚结,渐自缠绕,转转系缚,不能解脱,便至灭亡。由如牛马,引重趋泥,转增陷没,不能自出,遂至于死。人亦如是,始生之时,神元清静,湛然无杂。既受纳有,形染六情,眼则贪色,耳则殢声,口则耽味,鼻则受馨,意随健羡,身欲肥轻,从此流浪,莫能自悟。圣人慈念,设法教化,使内观己身,澄其心也。
圣人之所以要确立君臣是为了要明赏罚,设官僚订法制是为了限制人的行为,从而使人心不乱。人之所以难以制伏,就是因为人心在动。一旦某事打动了人心,便一定会产生相应的行动。所以说心灵是控制行动的源泉。佛教里也有类似的故事,一群和尚看见风吹旗飘,于是有人说是旗在动,有人说是风在动,这时慧能告诉大家,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你们的人心在动。小雅认为慧能也说得不对,应该是风也动旗也动,从而引起心在动。如果不能引起心在动,人便感觉不到风动旗动。有一例子可以证明,一次和朋友一起向车站急赶,见朋友看了一下手表,我马上问他几点了,他神情一呆说:"啊呀我忘了"。虽然他看了表,但表的时间没有打动他的心,所以他感觉不到。这实际上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我们以后再讨论。
心神清静便能身心安息,当然就可以万祸不生。所以,社会上的一切动乱,包括流浪生死、沉沦恶道,都是心的不平衡所造成。人的心情、人的情绪、人的爱憎等感情方面,也是受心神的支配,所以有人感叹道:"世上的人见多了,便有些淡然,淡然的是那些并不真切的情感的膺品,淡然的是那些琐碎的情感的垃圾。早已知道,今日的人们就象地上的蚂蚁,会无端生出一种忙碌,一种丰富,那柔肠百结,悉肠百结,拆开来看只不过是缠绕成团的一段空白时间。"
由于人心不齐,又有感情与欲望的纠葛,使得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人与人的矛盾越来越激化,社会也由此变得庞杂无比,这就好比牛马陷入淤泥之中,欲拨不能,只能越陷越深。这儿就引出了道家治国治家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许多人解释这一观点总有点牵强附会,今天我们可以完整地来解释这个"无为而治"的思想。道家认为人在刚出生时,神元清静,湛然无杂,后因环境影响,社会教化,眼贪色,耳贪声,口贪味,从而产生各种欲望和需求,无限的欲望去争夺有限的资源,使人也同样陷入泥潭。所以,道家要求人绝圣弃智,使身心保持清静自然,人便可以减少欲望,没有欲望便没有行动,便没有纷争,从而社会安宁和谐。
远古的三皇五帝时代,之所以传说是无为而治,那是因为当时的人类,其主要敌人是洪水猛兽,人与人之间最需要合作和帮助,所以当时能够无为而治。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便开始"富贵生淫欲",有了欲望便有纷争,社会开始混乱,逐步走向礼治和法治。社会和我们个人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要内观,就必须要澄清思虑,使身心保持清静才能洞察一切
太上老君枕中经(睡功内观术)老君曰:大道无形,常居杳冥,随机化物,以应精诚,子能寂念,受吾真经。能受持者,口净神清。然后诵之,万恶不生。可以治病,可以延龄,百邪不干,群魔束形。所以然者,一切有情,受吾真气,乃得长生。今更于中,固炼身形,恒净三业,澄止六情。自然五神守护,三一长存,坐卧安稳,魂魄康宁。旦夕两时,三遍诵经,耳聪目明,身强体轻,一如后文,子当谛听。
老君曰:身中有三万六千神,左三魂,右七魄。身有千二百形影,体有万二千精光,五脏六腑,二十四神,子常念之,勿令离身,有病三呼,即降其真。
老君曰:子欲过度三灾九厄,应作是言。我以天为父,地为母,吾居其中,常如赤子。日为功曹,月为主簿。雷公使者,在吾左右。风伯雨师,在吾前后。六甲直符,周匝围绕。青龙扶吾左,白虎扶吾右,朱雀导吾前,玄武从吾后,北斗覆吾头,天罡指吾足,腾蛇在吾手,为吾灭殃咎。吾居丹房中,太一为吾偶,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二四为吾肩,六八为吾足,吾居中宫,以为腹实。今敕千鬼万神,各还本乡,当吾者死,背吾者亡,速出奔迸,隐匿深藏。天丁力士,斩灭不祥。急急如律令。
老君曰:临卧之时,当出兽自卫其身。青龙出吾肝在吾左,白虎出吾肺在吾右,朱雀出吾心在吾前,玄武出吾肾在吾后。汝等四兽,磨牙利齿,在吾左右前后,辟却众邪恶鬼。远去千里,不得妄来干吾玉房。令吾寝卧安稳,无恶梦寐,急急如律令。
老君曰:都念既毕,即当还神。肝主藏魂,肺主藏魄,心主藏神,脾主藏志,肾主藏精。青龙还吾肝,白虎还吾肺,朱雀还吾心,玄武还吾肾,黄龙镇吾脾,以为腹实。众邪恶鬼,不得下居。急急如律令。
老君曰:还神既毕,即鸣天鼓三十六通,咽液三十六过。即闭气从一至十,心闇数之,满九便止。当存赤气从口中出,状如火光,轮行四布,周遍室中。定即内想自然。安寝其中,常能如是,永无疾病。千妖万魅,莫之敢干。与道合真,长生久视。子孙昌乐,富贵日兴。金车入门,仕宦高迁。禄位三公,心忠志孝,辅弼帝君。急急如太上女青诏书律令。
洞玄靈寶定觀經天尊告左玄真人曰:夫欲修道,先能舍事。外事都絕,無與忤心。然後安坐,內觀心起。若覺一念起,須除滅務令安靜。其次,雖非的有貪著,浮游亂想,亦盡滅除。晝夜勤行,須臾不替。唯滅動心,不滅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然則凡心,躁兢其次,初學息心甚難,或息不得,暫停還失。去留交戰,百體流行。久久精思,方乃調熟。勿以暫收不得,遂廢千生之業。少得靜已,則於行立坐臥之時,涉事之處,喧鬧之所,皆作意安。有事無事,常若無心。處靜處喧,其志惟一。若束心太急,又則成病。氣發狂顛,是其候也。心若不動,又須放任。寬急得所,自恒調適。制而不著,放而不動。處喧無惡,涉事無惱者,此是真定。不以涉事無惱,故求多事;不以處喧無惡,強來就喧。以無事爲真宅,有事爲應迹。若水鏡之爲鑒,則隨物而現形。善巧方便,唯能入定。慧發遲速,則不由人。勿令定中,急急求慧。急則傷性,傷則無慧。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此名真慧。慧而不用,實智若愚。益資定慧,雙美無極。若定中念想,多感衆邪。妖精百魅,隨心應見。所見天尊,諸仙真人,是其祥也。唯念定心之上,豁然無覆;定心之下,曠然無基。舊業日消,新業不造。無所挂礙,迥脫塵籠。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夫得道之人,凡有七候。一者,心得易定,覺諸塵漏。二者,宿疾普銷,身心輕爽。三者,填補夭損,還年複命。四者,延數萬歲,名曰仙人。五者,煉形爲氣,名曰真人。六者,煉氣成神,名曰神人。七者,煉神合道,名曰至人。其於鑒力,隨候益明。得至道成,慧乃圓備。若乃久學定心,身無一候。促齡穢質,色謝方空。自雲慧覺,又稱成道者,求道之理,實所未然。說頌曰:智起生於境,火發生於緣。各是真種性,承流失道源。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煩。了知性本空,知則眾妙門。
开发天眼内视法一、内视法在将外光导入体内时,一些人就有可能出现内视功能。因为没有训练特异功能的思想准备,许多人并不表现出来,如果是你自己有了闪光,就要加意念:要有意无意地观察自己的内脏,基础好的人很快就可以出现功能。如何对待第一次图象很重要,常常是有意练功,无意成功。成功来到的时候,一定要自己肯定。有意训练天眼,有意观察自己的内脏,也有个先后问题,应当实行“避实就虚”的原则。要了解自己,或把握你的受激对象,对什么颜色的光最敏感?如果象黑白电视机,只能看到白光,那最好先有意无意观看自己的骨骼。容易成功,再慢慢地训练观察其他内脏。如果你先让他看心脏或肝脏,他有可能看不见。那就要多费功夫了。他的下意识很可能会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不行,就产生了障碍,以后就是可以透视了,他也看不成。还得克服这一障碍力。一般的,按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来指导,往往容易成功。不同的脏腑,他们表现出的生命之光,的确是各有特色。心脏之气为红色,不同的人,不同的健康状况,不同的功夫人士可以有些区别,如,浅红、鲜红、深红、紫红等,但,只能是红色。如果一个人对红色敏感,那么,就应该先让天眼观看心脏。图象清楚了,下意识里建立了信心,再慢慢地训练观看其他内脏,所有脏腑都看清了,就可以训练下一步了。最好学一点生理解剥的知识,将自己看到的图象跟教科书对比,更容易掌握功能。有功能的人学习人体生理解剥也很容易。他不需要太多的死记硬背,因为,他自己可以内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五色光与五脏六腑对应关系如下:青色(兰色)——肝脏(胆)——筋。红色——心脏(小肠)——血脉。黄色——脾脏(胃)——肌肉。 白色——肺脏(大肠)——皮肤。黑色(紫色)——肾脏(膀胱)——骨骼。
如果你要帮助一个人,可以同步加功,在诱导他观察他自己的心脏时,调动你的心脏红色之气,加到他的心脏上。也可以用剑指对准他耳穴的“心脏”穴位发放外气,同时加意念:“照亮心脏”。并且,让他用天眼观察心脏。这样,较容易实现内视功能。
开始先训练内视法,功能人有助于保护自己。因为,用功能作功是要消耗高能量物质的,把握不好,一方面容易使人疲劳,困乏。让人产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有可能使本来有的功能消失。而训练内视,总的来说,能量是指向内部,容易增功积能。又能慢慢培养兴趣。有兴趣才有最大的动力。
二、观气法观气,可以观气功师发射之外气,也可以观植物的生命之气。可以结合训练一些道家功有关采气功法。当然,观察自己的内气运行是个好方法。因为,有传统中医理论体系中的经络学说作印证。我们就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由气功师发放外气,对准某穴位,并加意念让“气”沿经络运行。如果他能够清楚的看到,并能正确描叙出来,你再把有关的经络图让他看,多数人都会有所领悟。会增强自己的信心。一般人不容易相信特异功能,一点也不奇怪,其实,功能人自己开始也不相信,透视到了,自己还怀疑,我们队伍里的功能人都是在做了许多有说服力的试验后,才相信自己具有透视功能的。
观看气功师发放之外气,可以设计许多方法。可以采取双盲法或三盲法。我们的经历中有过这样一回事:在我们开办的防治近视眼气功班中,一位高中毕业女生出现了透视功能,其父母都是工程师,他们很感兴趣,因此做了许多试验,一次,在几次试验都成功之后,当父亲的把我拉到一边对我说:“你能不能把外气停在半中间”?我照他的意思做,结果,他的女儿犹豫了一会,有点迟疑地说:“这回气好象过不来,停在半中间。”接着用手指了指说:“就停在这。”他父亲哈哈大笑。自然,这位女生的功能稳定了下来。
聪明的读者自己可以设计有说服力的试验,可以使功能人树立信心。有了信心,功能会极大提高,没有信心,有功能也会变成没功能。但,做试验一定要练功,加强积蓄能量。
气功师的外气受控性较强,可以方便地设计各种试验。常人的外气,也各有特色。观察、捉摸一个人的外气,特别是观察一个人的‘头部生命之光’,可以获得许多感悟。
一个心情愉快的人,头部光环是明亮的,色质感令人感到舒服,体内患有炎症的人,外气就不那麽明亮了。如果一个人生气了,头部外气就变黑,发怒时,变得烟雾腾腾,吵架的时候,发怒厉害的人,头部还有黑气发射到对方身上。不同情感,外气会有相应的变化。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各种变化,对功能人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他会从心灵深处接受中医理论‘内伤七情’的结论。气功训练强调的调心、修德,都变的直观可见。一个人能够形象地领会“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一句话,而且训练中尽量实践它,就为今后修炼打下了坚实基础。顺顺利利地实现特异功能,提高功能。“德能载福”,高标准地修德,还可以避免一些人走过的弯路,免受所谓“走火入魔”带来的伤害。
观植物之气,最好系统训练,可利用“本草纲目”这本书。一般的,走肝经的草本植物,它的气是青色的。比如,黄花倒水莲这株植物,是治疗慢性肝炎的,它可以强壮肝脏,功能人观看它的气是青绿色的。而且,当我对着这种植物练习采气灌顶法的时候,功能人看到这株植物的青色之气从头顶进入我的体内后,最终聚拢到我的肝脏里。我们做了许多实验,发现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是非常符合实际的。除了药材,也可以利用常见的一些树木,比如:松树的气是白色,柏树的气是紫红色的。而柳树的气则是黄色的。等等。一年四季里,植物的气聚集在不同的部位。春天,主要聚集在树枝;夏天,主要聚集在树冠,特别旺盛;秋天,聚集在树干,气晕已收敛;冬天,气却聚集到地下的树根。但是,不管气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跟人发生信息交换。道家功法里就有不少采气的功夫。比如,将气从头顶百会穴发射出去,打到树上,将树的气收过来,从肚脐进到体内。再提到头顶,发射出去。反复循环。在这过程中,让功能人观察,既能采气,又能训练透视功能。也可以采用灌顶法。即,想着植物的气灌进头顶,下到脚底,充满全身。或者聚集到某一内脏。如果功能人天眼打开了,你不告诉他,用哪个穴位发射,用哪个部位接收,也不告诉他气的运行轨迹,但是,他一定可以准确观察到。信心树立以后,就可以让功能人自己一边训练采气的功夫,一边观察气的运行。当他们或者就是你能观植物之气以后,他们(或者就是你)就都能发明许多采气的功法了。你就能发现好的气场位置,好的练功场所。就能“以功练功”,进入更好的良性循环。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zz/1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