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神经内分泌肿瘤
-摘译版WHO泌尿系统与男性生殖器官肿瘤
郑重付尧史炯
原文作者:Al-AhmadieH.CompératE.EpsteinJ.I.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cellneuroendocrinecarcinoma)定义:
小细胞癌(SmCC)是一种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恶性肿瘤,起源于尿路上皮,组织学类似于肺小细胞癌。
ICD-O编码/3
同义词:神经内分泌癌;燕麦细胞癌(已废弃)
流行病学:
膀胱小细胞癌罕见,约占膀胱恶性肿瘤的<1%。好发于60-70岁的男性(男:女=3:1)。
病因:
目前尚未报道有关膀胱小细胞癌的特定病因,但认为可能与尿路上皮癌的病因相同,特别是吸烟。
膀胱小细胞癌被认为是尿路上皮起源,因为其与传统的尿路上皮癌以及膀胱癌中其他常见的组织学类型肿瘤紧密相关。还有一些假说认为其可能起源于正常膀胱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恶性转变(恶变)或起源于尿路上皮干细胞。
临床表现:
肉眼血尿是最常见的症状,另外可有排尿困难及尿路梗阻症状。大多数患者有吸烟史。常见转移发生,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区域淋巴结,其次是内脏(如骨,肝和肺)。相对于肺小细胞癌来说,膀胱小细胞癌少见脑转移。少数病例报道,患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及低磷血症)及原发性小细胞癌相关的副癌综合征(异位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发病部位:
目前报道,大多数小细胞癌发生在膀胱,但也有极少数发生在上尿路的报道。在膀胱原发的小细胞癌,主要发生在膀胱侧壁及顶壁,也有报道其可发生在膀胱憩室中。
巨检:
肿瘤可表现为大的实性、孤立性、息肉样及结节状伴或不伴溃疡的肿块,并可以广泛浸润膀胱壁。
组织病理学:
所有小细胞癌均为浸润性生长,并且绝大多数肿瘤至少浸润至固有肌层。肿瘤由缺乏胞质的呈片状生长的散在的小细胞组成。肿瘤细胞小,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密集,可出现核重叠并无明显核仁。胞质稀少,核分裂像常见,可同其他肿瘤细胞鉴别。坏死常见,可出现凝固性坏死或凋亡小体。
图1:小细胞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具有小细胞癌样、腺样及肉瘤样分化(异位软骨分化).
图:小细胞癌。A小细胞癌合并膀胱尿路上皮原位癌;B膀胱小细胞癌免疫组化:多数肿瘤细胞表达突触素(Syn)阳性。
如果肿瘤被诊断为小细胞癌,小细胞癌成分必须占肿瘤的绝大部分,虽然有些SMCC还包含少量的尿路上皮癌成分(浸润型或非浸润型)或其它组织学类型(如鳞癌,腺癌,或肉瘤)。
在小细胞癌中,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征已由电镜和组织化学方法证实,但在大多数的病例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被应用于鉴别小细胞癌。小细胞癌CgA,Syn,NSE均呈阳性表达,但以上标记物不表达并不能排除小细胞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一度被认为在甲状腺癌以及肺癌中具有特异性,但尿路上皮的小细胞癌中也呈阳性表达。膀胱小细胞癌主要同从其他部位转移来的小细胞癌(很少见)、恶性淋巴瘤、低分化的尿路上皮癌相鉴别。
遗传学特征:
通过比较基因组杂交的方法,发现膀胱小细胞癌具有遗传不稳定性,存在大量基因组改变。最常发生的是10q、4q、5q和13q(可能会影响重要的抑癌基因)的缺失以及8q、5p、6p和0p的获得。高水平的扩增可能激活相应位点的癌基因,现已发现1p-3、3q6.3、8q4和1q14-1。目前只有一例肿瘤通过直接的细胞遗传学分析发现该肿瘤存在复杂和异源性改变,包括6,9,11,13,and18号染色体重排。最近一例关于膀胱癌大队列研究表明,同传统尿路上皮癌相比较,EF3扩增和RB1缺失/突变在小细胞癌中更加常见。同时,研究还发现在小细胞癌中TP53的突变以及基因拷贝数更高,这反映小细胞癌具有更高的基因不稳定性。
最近研究发现,在膀胱小细胞癌中经常出现具有尿路上皮起源的TERT启动子突变,而在其他器官的小细胞癌中则未发现此位点的突变。
预后和影响因素:
膀胱小细胞癌通常表现为侵袭性的临床病程,在发现时往往具有较高的分期以及转移的倾向。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较低,报道为8%-5%。最近的报道表明新辅助化疗可以使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病理降期并改善长期预后。同时也有文献报道放射治疗也可获得较长的肿瘤缓解期。
其他的负面预后因子包括:年龄65岁、高TNM分期以及就诊时已出现转移。目前尚未发现基因或分子标记可以预测患者预后以及治疗效果。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cellneuroendocrinecarcinoma)
ICD-O编码/3
膀胱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罕见,目前文献中只有少数个案报道。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高级别的恶性肿瘤,在HE染色中存在神经内分泌特征,同时具有较高的核分裂活性,并且免疫组化检查表明其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征。此肿瘤在文献中的阐述尚不一致,有些文献认为其是传统尿路上皮肿瘤的组成部分。绝大多数报道肿瘤具有侵袭性的临床特征,往往发生转移。
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Well-differentiatedneuroendocrinetumour)
定义:
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尿路上皮基底层孤立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在某些刺激情况下,此类细胞可能会大量增生。
ICD-O编码/3
同义词:
类癌(Carcinoidtumour)
流行病学:
真正的原发的膀胱类癌仅有极少数被报道,它的好发年龄与传统的尿路上皮癌相同。
临床特征: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血尿,其次是刺激性症状,目前尚未有类癌综合征的报道。
巨检:
肿瘤常表现为发生于膀胱颈部或三角区小的息肉样病变(平均直径:5mm)。
组织病理学:
同其他部位的类癌相似,膀胱类癌同样具有经典的细胞形态学特征:细胞大小一致,细胞核呈圆形,染色质均匀,同时胞质内常伴有类似于潘氏细胞的嗜酸性颗粒物;正因为如此,病变有时类似于腺癌。在类癌中有时可见到肿瘤细胞排列成假腺样结构的典型特征,并伴有囊性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这些可能导致被误诊为非肿瘤性病变。另外有些较少的膀胱类癌表现为小的浅表的病变中出现肿瘤细胞呈小梁状、巢状或索状,而没有突出的腺样结构;以上组织学形态往往提示肿瘤更具有侵袭性。
免疫组化方面,除了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外,膀胱类癌还可表达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PSAP),但不表达其他的前列腺标记物。
预后和影响因素:
典型的膀胱类癌一般局限于粘膜固有层内,并且预后较好。但是,膀胱类癌偶尔也可侵入肌层,此时要同从其他部位转移来的肿瘤相鉴别,如胃肠道转移。
北京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昆明治疗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dzz/1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