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珠,又被称为“巴克球”,是一种具有强磁性的玩具,因其色彩鲜艳且能够自由组合成不同造型,备受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喜爱。
然而,近年来,由于误食磁力珠导致未成年人消化道黏膜受损,甚至出现胃肠缺血、穿孔等新闻频繁出现。
最近,医院的泌尿外科医生遇到了一位年轻男生的特殊情况。这名叫小叶(化名)的18岁长沙居民,从职业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待业,平时性格内向,是个彻底的“宅男”。
年7月20日,他出于好奇将一颗磁力珠塞入尿道,没想到无法取出,慌乱中又连续塞入了几颗,希望借助磁力将珠子吸出来。
然而,他塞入了20多颗磁力珠却依旧无法成功,反而出现了尿频、尿急和血尿等不适症状,只能向父母坦承实情。
家人立医院,经过泌尿系CT检查发现,膀胱内有一团串珠状的异物。
由于磁力珠数量众多且磁力极强,无法通过尿道取出,只能通过膀胱切开手术将异物完全取出。
然而,得知手术会在下腹部留下一道长长的手术疤痕,而且术后恢复时间长且感染风险较高,小叶和家人希望寻求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微创手术方式。
于是,当天下午,他前往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咨询了旻主治医师,最终决定住院接受治疗,诊断为“膀胱异物”。
在充分评估病情并与家属沟通后,医院泌尿外科二病区主任宋伟带领医生向旻、文豪等,为患者小叶拟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旨在以最小的损伤完成手术。
于7月21日,由向旻和文豪主治医师为小叶进行经尿道膀胱镜异物取出术。
手术过程中,可以看到小叶膀胱内的磁力珠已经形成团块,同时膀胱和尿道因为异物的摩擦而出现了炎症和水肿。
接下来的手术就像是在膀胱内进行“夹娃娃”游戏:由于磁力珠质地坚硬且吸附力极强,医生试图夹出磁力珠,但又反复掉了下去,如此反复循环。
剩余33%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dzz/1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