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急,或是膀胱过度活动惹祸

 

生活中,我们都有过尿急的经历,但如果老是觉得尿急,或小便很容易憋不住,或一天要跑好几趟厕所,晚上睡觉也总是被尿憋醒,那么,这些可能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简称“OAB”)的表现。专家表示,很多“OAB”的患者会认为尿急、尿频、夜尿多是人体自然衰老的表现,加上认为“尿事”难以启齿而讳疾忌医,导致“尿事”更不如意。

四大诱因触发“疯狂”的尿意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没有尿路感染或其他明确的病理改变,女性高于男性。虽然“OAB”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有以下4种:

逼尿肌不稳定:由非神经源性因素所致,储尿期憋尿肌异常收缩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膀胱感觉过敏:在较小的膀胱容量时即出现排尿欲;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其他原因:如精神行为异常,激素代谢失调等。

“三步走”止住尿意

“OAB”对患者健康和生活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在运动、社交、日常行为及睡眠方面影响颇为明显。“如果不积极治疗,‘OAB’可诱发抑郁症,也可能引发皮肤感染、尿路感染、因尿急而摔倒骨折等多种健康问题。”因此,患者应该积极应对失控的“尿意”,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改变生活方式:如注意水的摄入,每天喝6~8杯水,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的水,戒掉酒及所有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临近夜晚不再饮水。调整饮食,避免摄取刺激膀胱的食物及饮料,如咖啡、茶、巧克力以及某些药物等。

膀胱训练:尿急时不要立即冲入卫生间,尽量先憋一憋、等排尿的感觉减弱。其次,无论是否需要,每小时排尿一次。此后可逐渐增加排尿的时间间隔。此外,可尝试以下技巧来帮助延迟尿意:放松,将注意力转向其他身体感觉,例如呼吸。缓慢地做5~10次深呼吸,这种练习可以干扰大脑传递的尿急错误信息。

盆底肌肉训练:首先找到盆底肌肉,通过排尿期间不断停止和开始排尿,控制这种活动的肌肉(即括约肌)便是盆底肌。然后训练盆底肌,收缩括约肌3秒、放松3秒,重复10次。每天至少重复两次盆底肌练习。

调节无效用药调

通过以上三种自我调节的方法,如果“OAB”症状没有改善,就应该按照医生的指导,开始药物治疗了。抗胆碱能药物(M受体拮抗剂)如索利那新等,为目前最有效药物,主要作用是抑制膀胱的不自主收缩。但不要期望药物会立即发生效力,要达到最大效益可能需要几周或者几个月的时间,因此要必坚持用药。

安装“膀胱起搏器”

如果在以上方法效果都不理想的情况下,还可以试着安装“膀胱起搏器”,对骶神经进行电调节治疗。黄海介绍,膀胱起搏器可以有效地控制排尿障碍的症状,尿频病人小便的次数减少了,排尿疼痛获得缓解了,漏尿的情形减少或者消失,导尿的次数同样减少或者不需要再导尿。这些症状的改善,能使患者恢复日常活动,也避免接受膀胱扩大或尿流改道等创伤很大的手术。









































丹芪偏瘫胶囊零售价格得多少元
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dwh/59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