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Club系列之六如何应

 

双时相PET显像在临床应用中并不少见,大多数情况下,在需要鉴别肠道生理性和病理性摄取、排除尿液干扰的时候(如肾脏、集合系统、输尿管、膀胱病变)、PET与CTmisregistration的时候、胃充盈不佳时等等情况,需要延迟显像来帮助判断。除了这些情况以外,很多研究支持早期与延迟显像的SUV变化可能有助于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同时我们也知道,恶性病变和炎症的SUV变化有很大程度的重叠。应如何理解早期和延迟显像SUV变化的意义?对我们的诊断究竟有什么帮助?有哪些不足的方面我们还可以继续去研究、探索?本期journalclub我们就来回顾,双时相FDGPET的诞生、有哪些研究结果,以及如何认识它们。本期内容较多,因此只能节选其中一部分,感兴趣的筒子欢迎留言,更欢迎今后现场参加哦!

双时相显像概念的引入最初是为了更好的鉴别良恶性病变,因为在FDGPET应用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发现没有一个绝对的“SUV阈值”可以完全鉴别良恶性病变,尤其是恶性和活动性炎症。FDG在细胞中的积聚与细胞膜表面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数量、己糖激酶(将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与葡萄糖-6-磷酸酶(将6-磷酸葡萄糖去磷酸化为葡萄糖)的比例、细胞的增殖有关,虽然恶性细胞和炎性细胞细胞膜表面的葡萄糖转运蛋白都会增加,但己糖激酶与葡萄糖-6-磷酸酶的比例不同,恶性细胞的比例增高,FDG“易进不易出”,而炎性细胞则相反,己糖激酶与葡萄糖6磷酸酶的比例低,FDG更容易被清除出细胞,在FDG摄取-时间曲线呈下降趋势。再加上随时间延长本底组织如血池、泌尿系组织摄取程度的减低,这些机制成为FDGPET双时相显像的理论基础。

在离体细胞实验中,间皮瘤、黑色素瘤、骨髓瘤和卵巢癌细胞在延迟显像时FDG的摄取均增加,而单核细胞(被认为是慢性炎症中最主要的细胞)的摄取则逐渐降低。在体的动物显像也证实了这一结果。

同一肺癌病人的病灶及其他组织随时间变化的SUV如下图所示,正常组织如肺、肠道、肾脏、心脏的SUV逐渐降低,而恶性肿瘤如肺、纵隔、肾上腺肿瘤的SUV则逐渐升高。

其他一些关于肺结节双时相FDGPET显像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点,肺癌的SUV在延迟显像中增加,而良性肺部疾病SUV则不变或减低。若采用与延迟显像有关定性或定量诊断标准(如SUV增加的比例等)可以提高肺结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但对于代谢仅为轻度增高的肺结节(通常定义为在早期显像SUV2.5),滞留指数(SUV在延迟显像及早期显像中变化的比例)虽然可以增加敏感性,但同时会降低特异性。

另一特殊类型肺磨玻璃结节(GGO),无论是延迟显像时的SUVmax,还是延迟显像与早期显像SUVmax的变化比例,良性和恶性GGO之间都没有差别。

插一些题外话: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也许是良恶性GGO的FDG摄取的变化确实没有差异,也可能是本身摄取低而导致较小的摄取变化不能完全被探测。随着PET技术的进步,比如飞行时间、高清重建等技术的发展,GGO在PET上的SUV将与以往有一些差异,研究结果也可能会不同。

其他有关肺癌原发灶延迟显像诊断效能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在一篇meta分析中,延迟显像诊断肺癌总的敏感性85%,特异性77%,与早期显像近似,且各个研究之间的异质性较大,异质性主要来自于病灶大小、FDG活性、延迟显像的时间和诊断标准的不同。

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是另一难点,因为纵隔和肺门的非特异性炎性淋巴结相当常见,并且可能摄取很高,我们通常会结合淋巴结的分布、是否有钙化、是否处于肺内病灶引流区来判断摄取增高的淋巴结是否转移,但仍然会有假阳性与假阴性。

虽然有研究显示延迟显像可以提高诊断肺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但大部分研究提示延迟显像对N分期并没有帮助。一篇meta分析得出结论,无论以淋巴结还是以患者为分析单位,延迟显像对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效能并没能比单时相显像更好。

乳腺癌是FDGPET假阴性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是小叶癌。对于乳腺癌,数项研究也均显示延迟显像时乳腺癌病灶的SUV增高,而炎性病变或正常乳腺组织SUV则降低。

即使是考虑到病灶大小,也有研究显示,无论大病灶于10mm还是小于10mm的乳腺癌病灶,延迟显像都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对于代谢不太高(SUV≤2.5)的乳腺癌,采用延迟显像SUVmax的变化比例△SUVmax%大于0%作为诊断标准的敏感性最高。

对于复发乳腺癌,延迟显像对于远处转移、骨转移及局部复发的诊断效能与早期显像近似,也就是说,延迟显像对于乳腺癌的转移灶并没有提供额外信息。

肝脏肿瘤是FDGPET/CT的一个诊断难点,除了肿瘤本身摄取不太高(如分化较好的肝细胞癌)以外,肝脏本底的摄取也影响了病灶的评估。和大部分组织不同,肝脏含有丰富的葡萄糖-6-磷酸酶可将6-P-葡萄糖/6-P-FDG转化为葡萄糖/FDG,随时间延长肝脏的本底降低,即使病灶本身的摄取不逐步增加,本底的降低也可能有助于病灶的探测。

研究也证明,肝脏转移瘤在延迟显像时SUV通常进一步升高,而正常肝脏组织延迟显像时SUV则降低。因此利用这种延迟显像中进一步增大的TLR(肿瘤与肝脏的比值),可以提高肝脏转移瘤的诊断率。

有研究显示胰腺肿瘤的SUV随时间延迟进一步升高,但该显像是否可以进一步转化为诊断效能的提高,暂时还没有更多的研究证据。

虽然很多研究都表明恶性病灶在延迟显像时摄取会进一步增高,但与良性病变的延迟SUV变化仍有一定程度的overlap,比如异物肉芽肿、结核、一部分炎性淋巴结也可在延迟显像时SUV进一步增高,给诊断带来困难,也局限了临床实践中延迟显像的应用。

虽然有关延迟显像的研究很多,得出的结论也并不尽相同,但目前我们还是可以得到几条共识:1)延迟显像时背景组织摄取的降低可以改善图像质量;2)绝大部分恶性疾病的SUVmax在延迟显像里会升高;3)双时相显像的诊断价值不低于单时相;4)活动性感染或非感染病变(如肉芽肿)易出现假阳性;5)肿瘤从细胞到个体的异质性(尤其是小病灶,FDG低摄取时)容易出现假阴性;6)延迟显像主要的作用是增加敏感性(可能会降低特异性)。

使用双时相显像的时机:1)怀疑有隐匿性病灶;2)明确诊断后确定恶性病变的范围;3)早期显像时病灶与本底组织比较高的组织(肝脾)

通过总结以前的研究,可以看出如果需要设计一个有关延迟显像的研究,我们需要注意的几点:1)显像的时间点:目前没有统一推荐的标准,但采用什么时间点进行延迟显像,甚至采用多点延迟显像,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对于不同的病变,病灶的摄取-时间曲线拐点不同,正确选择并严格控制显像时间点至关重要;2)诊断标准:除了金标准病理诊断,用随诊作为诊断手段时需要统一标准,对于相当部分的恶性肿瘤影像学的随诊也不能明确其性质;3)明确阳性标准:定性或者定量,定量目前采用较多的指标为滞留指数(RI);4)试验设计:前瞻或回顾、机型的型号和参数设定(比如TOF机型和non-TOF机型的研究结果可能完全不同)、样本量的大小及选择的样本人群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最后,对于延迟显像的意义,是不是仍然有点晕?这就对了,现在还没有搞清楚的部分,留给大家继续研究咯!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有哪些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治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dwh/1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