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间皮炎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宝宝尿床,想必很多爸爸妈妈都遇到过,
谁家的床单还没有被宝宝画过几次“地图”呢?
不过面对宝宝尿床,
不同的人反应也很不一样,
有人责骂孩子这么大了还要尿床,
有人讥笑孩子,也有人很淡定。
前不久,黄磊在网上分享了关于5岁女儿多妹尿床的小趣事,获得网友25万点赞。多妹尿床以后,问黄磊:你知道我怎么尿床的吗?
黄磊这时候既没有拿这事嘲笑多妹,也没责骂,反而很自然地说:“因为你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要尿尿,然后就找卫生间,找啊找,找啊找,终于找到了,然后你就尿尿,然后你就觉得凉凉的,然后你就醒了,就发现自己尿床了。”
听完爸爸的描述,多妹一脸崇拜地对黄磊说:“哇塞,爸爸你怎么知道的?”
虽然是一件日常小事,但从黄磊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他的温和,作为妈妈的我很受触动。
关于孩子尿床,妈妈们最有发言权了!
晴天:尿床这件事是让人头疼,但我也没有因为这个来斥责孩子,我会告诉他,睡觉前记得尿尿。如果睡觉感觉想上厕所记得喊妈妈。不要让孩子觉得尿床是件羞耻的事情。琪琪妈妈:我家琪琪三岁了,也是经常给我“画地图”。我担心她上幼儿园以后还会这样,就带她去看医生,大夫说这是正常现象,不要给孩子压力,慢慢引导就好了。秋天的麦子:我家小家伙之前也经常这样,后来我就在他睡觉前不让喝水或者吃水分少的食物,这样尿床几率就小了。----------孩子尿床是每一个当父母的都会碰到的问题,其实不用大惊小怪,小孩子如果不尿床,怎么能体现童年的完整呢?这是他们在两岁之前的特权。因为孩子2岁之前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大脑不受控制,而且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所以发生尿床事件,实属正常。
为何孩子总尿床?1、睡眠过深:许多研究显示,尿床儿比正常小朋友容易熟睡,在睡觉时声音、轻摇都不容易唤醒。因此,难以察觉到膀胱的涨满,导致尿床。
2、玩得太累:孩子白天玩得太累,身体比较疲劳,晚上睡觉时会比较容易尿床。
3、睡前喝了太多水:这样孩子会产生比较多的尿,膀胱不能容纳过多的尿量,半夜憋不住就尿床了。
4、精神紧张:比如跟随父母到外地旅游、搬了新家,或者父母吵架了等,都会导致孩子精神紧张,出现应激反应,从而发生尿床。
5、遗传原因: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在小时候也有经常尿床的问题。
6、疾病原因:比如,泌尿道感染、膀胱排尿功能异常等。
3岁前宝宝尿床很正常,一直到3岁左右宝宝膀胱发育成熟,尿床的现象才会逐渐消失。
不过有些宝宝可能5岁后还在尿床,若每周夜晚尿床2次以上,并持续尿床3个月,这种情况可能是遗尿症,需要医生和家长尽早干预。
馨宸健康妈妈提醒一下:一些孩子因白天游戏过度,过于疲劳、睡前饮水过多而引起暂时性遗尿,或偶尔一二次遗尿,这种不算遗尿。
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临床统计数据显示,遗尿症在5岁儿童中发病率约15%,7岁儿童中发病率约10%。在欧洲,估计有超过万儿童尿床,在英国,尿床是儿童在发生哮喘之后最常见的慢性症状,影响着超过50万的5至16岁儿童。
其实,尿床本身对身体是无害的。但是很多孩子会因为尿床而感到自卑,这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社交障碍。而且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自尊心以及自信心,从而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易燥、多动孤僻等心理异常。
一项对8-16岁尿床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尿床对于儿童来说,是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的第3大严重事件,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家庭整体的生活。所以,尿床是小事,但也很有可能成为大问题!爸爸妈妈要认真对待噢!
宝宝尿床怎么做?一、养成良好睡眠习惯,保持被褥干燥
睡前大脑过度兴奋,容易诱发孩子夜里尿床。让宝宝按时入睡,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睡前不宜过于逗弄,不宜做剧烈活动或做一些令大脑兴奋的游戏。对经常尿床的孩子,晚饭要吃的淡一些,晚上应少饮水和不要吃含水量多的水果。临睡前不宜喝奶,以减孩子少膀胱的贮尿量,让孩子睡前养成小便的习惯。
而孩子被褥的干燥程度,也与尿床次数有关。科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整晚让宝宝睡在潮湿的床上,很容易会强化尿床这件事情。潮湿的床更容易让宝宝产生尿意。
二、养成排便规律
建议在孩子1岁半后进行如厕训练,刚开始如厕训练时,不要着急给孩子脱掉纸尿裤,晚上可以让孩子继续穿纸尿裤,如果连续几天没有小便了,才拿掉。鼓励孩子养成规律排尿和睡前排尿的习惯,不要等憋得不行了才去尿尿。夜间定时叫醒,帮助儿童形成夜间排尿的条件反射。
三、多安慰,不批评,维护孩子自尊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尿床会令小朋友感到害羞、不安、恐惧以及畏缩。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再加以打骂和惩罚的话,会使孩子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负担,宝妈们一定要有耐心,应该多鼓励孩子,一旦孩子没有尿床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在家长和宝宝的共同努力,帮助他改掉尿床坏习惯,这样不仅维护了宝宝的自尊,也增进了母子之间的感情。
关于宝宝尿床这件“小事”,你怎么看?留言过来,咱们一起探讨!--
馨宸产后恢复
您身边的健康管理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dwh/14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