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急之膀胱过度活动症

 

王大姐患尿急的毛病有十余年了,尿意一来,不能自控,说尿就尿,半小时就有一次,一次也尿不多。多年来,不敢上街买菜,不敢逛商场,更不敢出门旅游了,经常要垫上尿不湿,人痛苦不堪,看了很多医生,检查小便没有白细胞,诊断为“膀胱过度活动症”,治疗却一直都没有好的方法。“膀胱过度活动症”到底是一个什么病?该怎样治疗呢?

一、概况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排尿功能障碍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尿动力上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不包括急性尿路感染和其他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病率高,对生活影响大,疗效不满意,备受重视,是研究热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病因复杂,病理生理的认识仍未完全了解,仍需寻求治疗上的突破。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老年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在所有慢性疾患发病率中排在前十名内,比糖尿病及消化性溃疡还常见,在欧美,40~44岁年龄组的男性患病率为3%,女性为9%,超过75岁的男性发病率为42%,女性约为31%。国人40岁以上人群中10%的人患有此病。

二、病因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基于患者主诉症状而定义的临床综合征,原因在于排尿功能紊乱,主要矛盾是排尿肌肉如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失常:一是膀胱肌肉本身老化,功能下降;二是神经对肌肉的调控能力下降。具体的发病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由非神经源性因素导致的逼尿肌不稳定,如年龄大,膀胱肌肉老化,储尿期逼尿肌异常收缩引起尿急和排尿后不适。

二是膀胱感觉过敏,逼尿肌与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过敏导致小膀胱,膀胱压力升高,加之梗阻后逼尿肌细胞肥大、缺氧、局部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物聚集后,神经末梢及逼尿肌兴奋性增加。

三是盆底肌及尿道功能异常,上胸段和腰骶部脊柱病变,导致脊柱神经周围神经病变及信号传导增强;糖尿病等也可以引起的骶髓周围神经病变,导致逼尿肌反射紊乱,主要是反应亢进,导致尿急。

四是精神及行为异常、激素代谢失调、神经系统机能退化均可出现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症状。脑桥上中枢神经对排尿反射主要起抑制作用,此处病变导致逼尿肌反射亢进;帕金森病患者逼尿肌反射亢进发生率也很高;老年男性脑卒中、脑外伤患者相关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减退可引起急迫性尿失禁。研究表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长期抑郁等是该病发病的高危因素。

三、治疗

膀胱过度活动症发治疗原则是增加每次的尿量以减少尿频和夜尿、尿急症状和减少尿急性尿失禁的发生。因为膀胱过度活动症发病机理不明,治疗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膀胱训练、生物反馈、药物、膀胱灌注药物、骶神经刺激、盆底电刺激、手术等等,方法越多,疗效越差。

一是行为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指导、膀胱训练、物理治疗和排尿辅助。行为治疗的优点是无创,无副作用,可以随时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因此被认为是首选治疗方式。首先,限制过多的饮水和咖啡因的摄取可以改善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其次是膀胱训练,通过憋尿,延迟排尿,定时排尿逐渐使每次排尿量大于ml,可以改善尿急症状;再其次是盆底肌训练,通过提肛,通过收缩盆底肌,提高神经肌肉的控制协调性,来抑制膀胱收缩和尿急。

二是药物治疗。抗胆碱能药物目前仍是治疗上最常见的药物,其疗效比较肯定的,但其副作用也大。

三是全身调理。中医认为小便频数主要由于体质虚弱,肾气不固,脾肺二脏俱虚,上虚不能制下,膀胱无力,发生小便频数,年纪越大越容易患病。所以,调理气血,补足正气,提升内脏机能是关键,具体要坚持运动流汗,反关节运动,调理脊柱,充足睡眠,愉悦心情,会起到好的作用。

四是微创松解术调理。神经、精神性原因是引起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重要原因。采取微创松解术,积极调理脊柱,特别是下颈椎、胸椎和腰骶椎,松解增生粘连硬化的软组织,缓解局部高张力,起到如下作用:首先恢复脊柱神经对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调节功能;其次增强脑部供血,恢复中枢神经对排尿反应的控制;再其次是改善脊柱旁组织微循环循环,改善神经供血,缓解糖尿病神经病变对神经功能的抑制。微创松解术对“膀胱过度活动症”治疗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王大姐经过几次微创松解术治疗后,尿急尿频明显缓解了,很快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









































专业白癜风医院
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cs/5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