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婴天使,您身边的早教专家
把尿的5大危害1、不能帮孩子建立自主排尿功能
宝宝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而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之一。太早把尿可致孩子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据“被把”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
2、给如厕训练带来困难
对孩子进行把尿训练,如果掌握的时间不对,很容易引起孩子抗拒,反而给以后的如厕训练带来困难。
3、导致尿频
频繁给孩子把尿,会让孩子对大人的指令产生条件反射,而非膀胱充盈刺激括约肌而反射排尿,其膀胱括约肌得不到锻炼,导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易尿频。
4、给孩子心理和性格造成伤害
宝宝把尿时“打挺”是抗拒“把尿”的一种表达,但大多家长都会坚持一下,这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和性格上的伤害。
5、易造成脱肛、肛裂
频繁把便,婴儿会频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韧带相对松弛,易造成直肠黏膜经肛门突出的现象,也就是脱肛。脱肛又会造成婴儿排便时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费力程度,易引发肛裂。
如何解决孩子尿尿的问题1、小于1.5岁的宝宝:
解决方法:可以让宝宝戴着尿布或尿不湿,让他自然而然地释放。
使用尿不湿的注意事项:
1)要及时给宝宝更换;
2)每次更换前,尽量用温水为宝宝洗屁股;
3)清洗屁股后,要等宝宝屁股完全干燥后再用新的。
2、1.5~3岁的宝宝:
解决方法:进行如厕训练。
1岁半以后,宝宝肌肉神经已有了一定的发育,能灵活坐、站、行走、蹲、起了,他们开始能够控制便便或尿液的“存”与“放”,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了解去厕所是什么意思。因此,此时应该开始对宝宝进行如厕训练。
进行如厕训练的方法1、宝宝有尿意时,带宝宝到厕所
指着便盆问他:“是不是要尿尿呀?”如果宝宝点头,家长便可以教孩子脱下裤子,蹲下自己解决。
2、家长示范
家长示范性动作让宝宝模仿,比如带着孩子一起上厕所,让孩子学着模仿。
3、打开水龙头辅助宝宝排尿
若是宝宝有了尿意,又一时排不出来,家长可以试着打开水龙头或口头发出“嘘嘘”的声音,用这种辅助效果帮孩子排尿。
4、准备一个可爱的尿盆
一个方便而可爱的尿盆会让宝宝更愿意在有尿的时候主动去找尿盆,或者告诉大人。还会让宝宝慢慢学会自己脱裤子提裤子,学会控制自己准确坐上尿盆的动作,和不尿到外面的技巧。这些能力的提高,还会增强宝宝的自信。
我们的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cs/3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