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脉沉根法之六脉,实是六对经脉的修炼

 

五气六脉开功法乃通经活脉功开门修炼的基础功夫。经脉气功能否层层坚实、节节贯通,此五气六腑之法甚为重要,习者在全法修炼中切不可对此法掉以轻心。修炼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以及练功的目的和偏好都各有差异。年青力壮的青年和少年喜爱防身御敌的硬功夫,中老年人或体质弱者则注重于治病和修养。通经活脉功完全具备了这些功能,因此它能广为群众所喜好,且能起到实际效果,这也正是通经活脉功之魅力所在。

阴柔之息与阳刚之气在练功中重点体现在“用意不用力、用力则有意”上,阴与阳、前者与后者仅只有一个“力”的差异。阴柔之息的“用意不用力”,是用意不能太过,不用力则不是绝对的。根据习者自己的要求则可以适当地用力,但身体松静自然,动作均匀连贯,呼吸深长细匀,中和柔缓则是阴柔之息的重点;阳刚之气则在于呼气时运用力的问题,所谓“用力则有意”是用力绝对要大,在用力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支配,有意识的指导作用,但这是完全出乎自然的,而不是没有配合的不自然现象。

只是呼气时的气力集中贯注,必然要有全身集中统一的表现。由于要运用气力,又要达到深长细致入腹的均匀性,如果不用力是不容易达到的,但在运动的情况下要达到这种呼吸要求,则必须运用单鼻孔呼气,以解决双鼻孔不能完成的要求和作用,单鼻孔呼气既能达到深细均长,又能起到气力贯达一点的作用,这就是阴与阳在呼吸上的一字之差。

阴阳两者诸种要求都是同一的,都能得到柔性的效果。由于“力”的差别,不用力是意、气、力、形的结合,前者主柔,后者主刚。柔行于内而养其身;刚主于内则外御其敌,故有“内炼精、气、神,外练筋、骨、皮,中行经络脉”之说。

五气六腑实为两种练功方法,一曰:“五气朝元”,二曰:“六脉沉根”。五气者修于“黄庭”之上;六脉者炼在“黄庭”之下,故开功之法有上下之分,阴阳之别,是谓“阴阳合于一道”,皆出“太极两仪”之哲理。

所谓“黄庭”上下,正如《黄庭经讲义》中曰:欲读“黄庭”必先知“黄庭”二字作解释。黄乃土色,土位中央,庭乃阶前之空地,故曰“黄庭”,即表中空之气。吾人一身自脐以上为上半段,如植物之枝生机向上;自脐以下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机向下。其生理之总机关,是上下之原动力者,植物则在根枝分界处,人生则在脐。可见五气向上为阳,修炼在人体上半身;六脉向下为阴,修炼于人体之下半身。有云五气朝元者亦归依“黄庭”;又谓六脉沉根者亦伴在“黄庭”,“黄庭”者结丹之田园也。是谓人生理之总机关,集上下为一体。

五气朝元法之五气,指心、肝、脾、肺、肾(五脏)。而人之五指均系五脏所辖,故五气朝元之法主运气手指,而触及五脏的功能改善,从而达到疏通各经络的目的。十指者,藏乎六经而居之,即“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练及手法之阴阳经,即能惠及全身受益,使气充丹田,贯达全身,具有实其腹,坚其身,锐其指之功能。

“六脉沉根法”之六脉,实指六对经脉的修炼,即:“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这六条经脉的贯通是丹田内气的作用,然而这六条经脉内气的充足,同样也能坚利筋骨,贯通脏腑。

这上下两部的修炼,均又主宰丹田内气的充实,复又对上下起实际作用,使全身受到一次基本的气血调整,从而使上下得以沟通。其经气贯注丹田,丹田复又以气充实经络,使五气六脏相互贯通,表里内外融为一体,以集开功之大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cs/163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