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阻断息肉变成肠癌之路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估计有37.6万例新发大肠癌病例,有19.1万人死于大肠癌,相当于不到3分钟就有1人死于大肠癌。

面对日益高发的大肠癌,我们有什么预防的好办法吗?

现在医学已经很明确,约占95%以上的大肠癌就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因此,推广肠镜筛查,发现可能恶变的肠息肉,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肠息肉是什么

息肉很常见,而大肠是消化道息肉最常发生的部位之一。息肉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多长出来的一小块“赘肉”,本质是增生组织的团块,胃上长出来叫胃息肉,胆囊上叫胆囊息肉。

正常情况下,肠道粘膜是光洁平坦的,其表面的上皮细胞每天有序不断地更新脱落。若局部受到了损伤或刺激,加速修复的消化道粘膜可能刺激局部出现过度增生,于是在肠道表面形成一个小的隆起或凸起,称之为息肉。

大肠息肉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如果用肉眼观察的话,比如个头小、底部带个蒂的息肉一般是恶性可能性的小。而有些人的息肉个头大、基底宽、表面溃烂出血,它是恶性或往恶性发展的可能性就很大。但总有些例外的情况,最准确的诊断还是要活检后分析(病理诊断)。

肉眼上看来同样是一个息肉,实质上却是不同的疾病。不同性质的息肉,处理方法决然不同,例如:

☆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药物也难以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

☆炎性息肉: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

大肠息肉的隐患

大肠息肉对健康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担忧之一:可能出现癌变

大肠息肉之所以令人担心,是因为其本身可能就是恶性的、或者有发展成为大肠癌的隐患。现在医学已经很明确,绝大多数的大肠癌就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即使一开始可能是良性的,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可能向恶性转变,尤其是那些基底宽、个头大的息肉。

担忧之二:发生率不低

任何人都可能长息肉,但如果有下述四项高危因素,肠道里长息肉的风险更大。

☆45岁以上

☆体重超标

☆吸烟

☆肠息肉或大肠癌家族史及既往史

担忧之三:长了不知道

另外大肠息肉会让我们担忧,是因为肠道内长了息肉,自身一般没有感觉,即使有稍许不适感,也没有多注意,不通过专门的肠镜检查,几乎难以发现,因此有计划的进行肠道筛查,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大肠癌可以有效预防

曾大肠癌高发的美国,推荐45岁以上人群每年定期检查肠镜,这一举措坚持下来,现在美国45岁以上的人群接受结肠镜普查的概率已经达到65%左右,肠癌发病率下降了40%。

发病率是怎么降下来的?这必须归功于肠镜筛查。因为在肠镜检查时发现的大肠息肉,在检查后医生会把它们切除并送检,这相当于切断了大肠息肉演变为大肠癌的必经之路,长此以往大肠癌的发病率自然就降低了。

大肠癌筛查的另一个好处,是死亡率也会跟着降低。因为肠镜普及了,大肠癌不再像过去那样到了晚期才被发现。大肠癌在早中期的治愈率是还比较高的。

做肠镜其实没那么可怕

很多人因对肠镜检查心存恐惧而拒绝接受,这种恐惧心理致使很多人放弃了肠镜检查。其实,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师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肠镜检查已经相当方便,绝大多数人可耐受并完成检查。

杨致荣

主任医师业务院长

年毕业于延安大学医学系,医院从事外科工作40余年。先后在医院进修普外科,医院进修泌尿外科,肝胆外科。普外科能熟练完成胃大部切除、胆囊摘除、脾切除、乳腺癌改良根治、阑尾切除、疝修补等外科常见病手术。

泌尿外科能熟练完成肾切除、输尿管探查,尿道会师、经耻骨上膀胱开式前列腺摘除术,膀胱镜检查等泌尿外科常见手术。

曾先后获得省卫生厅“创、选、评”活动、“最佳优秀个人”和“咸阳市劳动模范”称号。

曾在国家级医学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胆道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范”、“隐睾囊袋式固定术”等论文获“优秀论文奖”。其医德高尚,技术精湛,深受患者好评。

点击"阅读全文",在线预约挂号,免排队免挂号费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cs/132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