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67腧穴穴名释义

 

针灸穴名释义

针灸学

●●●●

作者:周楣声

足太阳膀胱经

67腧穴穴名释义

1、睛明:睛,目睛。明,光明。为治目病之要穴,能使目睛光亮明白也。

2、攒竹:攒,攒聚。竹,竹叶。眉形有如竹叶,穴眉毛与眉头攒聚处也。

3、眉冲:眉,眉头。冲,冲要与向上之意。穴眉头直上,正当前额冲要之处。

4、曲差:曲,弯曲。差(cha),差错,不齐。指穴当经脉曲折不齐之处。足太阳经自睛明直行向上,行至眉冲处即横行向外,曲而不齐也。

5、五处:五,数名,意为第五;五星。处,居处,所在。穴居前额,犹如诸星所居之处也。前头部在道经中称为天庭(两眉之间也称天庭),穴居其间,正有天上诸星(五星)罗列之象,且在本经序次亦为第五,或系因此而得名。

6、承光:承,承受,奉承,承担。光,光明,光亮。承光,台名。目病昏暗者,能使之承受与承奉光明也。承光,汉代台名。借喻为明目去障,此穴可以担承也。

7、通天:通,通达,通畅。天,指天气。通天,冠名。又指为脑部元神之所在及能开通肺气也。穴约当古代冠所系戴处,可与下条络却互观。与脑神之所在有关。功能开通肺窍,通乎天气,用治鼻病有效。

8、络却:络,联络,缠绕。却,退却,脱落。穴当古人系冠之处,联络缠绕不使所戴之冠退却脱落也。

9、玉枕:玉,贵重之意。枕,指枕骨。穴与枕骨为邻。脑后隆起骨,古今皆称枕骨,古亦称为横骨。相士则称为玉枕骨。

10、天柱:天,指头部。柱,支柱,梁柱。天柱,山名,又星名。意为穴处乃头部之支柱。

11、大杼:大,长大。杼,织布之机杼,又水槽亦名杼。以穴在杼形肌肉之起端而言。脊旁肌肉长大,经气自此下行,具有机杼与水槽之状。

12、风门:风,指气,又指风邪。门,出入通达之处。风门者,既为肺气出入与风邪犯人之门户,也为治风治气之所宜取。穴在肺俞之上方,为肺气出入之所必由。用治风邪外感、上气咳逆诸病,将有双重意义。

13、肺俞:肺,指肺本脏,又为火气勃郁之意。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肺脏,可治病火病气诸病。凡肺气勃郁、火气太过、咳喘、骨蒸诸病,自可取用。

14、厥阴俞:厥阴,指心包络,又为阴气至极与厥逆之意。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心包络,并可降逆回阳。厥,逆也,冷也,又极与尽也。厥阴,阴之尽也,手厥阴出自胸中,足厥阴下起大敦上至巅顶。阴极阳生,如心阳不振、四肢厥逆及逆气上冲者,皆可选用。

15、心俞:心,指心本脏,又是“任”与“容”的意思。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心脏,可以益气行血,安神定惊。心不任物,则神不出,气无君,血无帅,形无主,智无舍,而气血失调、惊狂错乱诸症作矣。责之心俞自有助益。

16、督俞:督,督正,督率,居中;指督脉及脊柱。居人身之中,通乎脊柱,可以总督诸阳,为背部诸俞之统帅。督脉贯脊而行,为脏腑诸俞之所依附,故能督正诸俞,贯通腰脊。既为督脉之俞,又为诸阳之督也。

17、膈俞:膈,指胸膈,关格。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胸膈,可以开通关格。膈俞者,可以开通胸膈之关格及格拒否塞诸病之处也。

18、肝俞:肝,指肝本脏,又木也,干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肝脏,可达木气之郁滞。木喜畅顺,此可顺其气而达之也。

19、胆俞:胆,指胆本腑,为连肝之府。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胆腑,利胆疏风。故胆与肝连,同司风本。胆汁郁则身黄,泄则口苦;胆气旺则火升,逆则胁满。取之于此,每可收效。

20、脾俞:脾,指脾本脏;又裨也,并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脾脏,可以积精禀气、助胃化食也。用于水谷不化、精气失荣,是其本职。

21、胃俞:胃,指胃本腑;又围也,委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胃腑,调胃化气。胃俞者,为平人常气之所注输,胃府之外候也。

22、三焦俞:三焦,指胸腹腔上中下三停之空松处。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应全身,升阳决渎。三焦俞乃升阳益气、决渎行水、内应全身之俞也。

23、肾俞:肾,指肾本脏,又藏也,泻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肾脏,引水藏精。肾俞者,藏精之关,引水之宅也。

24、气海俞:气,指下焦之原气。海,是富饶藏聚之意。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应脐下之肓原,吞吐下焦之原气。因上焦主吞,下焦主吐,故脐下肓原(参肓俞条)之脖胦,为人身生气之海。气海俞,即脐下肓原之俞也。

25、大肠俞:大肠,指大肠本腑,又畅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大肠,畅胃去滓。大肠司传导,主变化,体之俞,腑之应也。

26、关元俞,参气海俞及关元条。

27、小肠俞:小肠,指小肠本腑。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小肠,功在化物。小肠司受盛,主化物。受盛失职,化物无能,自可于此处求之。

28、膀胱俞:膀胱,指膀胱本腑。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膀胱,藏津决水。膀胱津之府,水之门,外俞内府,彼此互通。

29、中膂俞:中,指人身的中部。膂,背脊。俞,同腧,同输,又通枢。穴在骶部,约居人身之中,为腰膂之气所注输。膂,本作吕。中膂,人身中部之脊骨也。

30、白环俞:白,白色,金气。环,圆环。俞,同腧,同输,又通枢。白环,可能是指肛门或臀部。故白环俞者可以意为肛门或臀部之俞也。

31、上、次、中、下髎:以穴位之排列序言。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穴在骶孔中,居上者为上髎,居次者为次髎,居中者为中髎,最下者为下髎。左右共有八穴,合称八髎。

32、会阳:会,会合,交会。阳,指阳经,阳气。为下焦阴阳之气交会之处。下焦既为阴气之所聚,亦为阳气之所生。穴与会阴相邻,自有交通结合与互相对待之义。

33、承扶:承,承受,奉承,承担。扶,扶持,扶助,又风名。谓其对扶持人体与治疗下肢风病,俱可承担也。对人身坐立具有扶持之功。承,佐助担当也。扶,木名。扶木,扶桑也。对肢体风病具有拦截之效。在下肢风病及风病之自下而上者,皆可取之。

34、殷门:殷,是富足与中间之意。门,出入通达之处。指穴在大腿肌肉丰满处之正中也。穴处肌肉丰富,且居大腿之中,以其所在之位置而命名。

35、浮郄:浮,指浮竹。郄,孔隙。谓穴位所在有浮竹之象。穴在膝关节内方外侧,下肢骨自膝关节又生一辅助骨曰腓,故取浮竹之象比譬之,穴即以浮名。

36、委阳:委,委曲顺从貌,亦卧倒之意。阳,指外侧。穴在腘窝正中委中穴之外方。

37、委中:委,委曲顺从貌,亦卧倒之意。中,指中间。即俯身卧倒屈曲膝关节而在腘窝之正中取之。此穴必须俯伏舒身放松肢节,方可在委曲膝关节之腘窝正中取之。

38、附分:附,依附,附属。分,分别,分行。指足太阳互相依附之内外两行,在此分行而下也。足太阳在背部左右侧之内外两行,既属互相依属;而第二行各穴又实为第一行之附属,故第二行之第一穴即名附分。

39、魄户:魄,是随伴精气往来的阴神。户,出入居住与谨护闭塞之处。指其为护卫肺中精微之气的门户。穴在肺俞之外方,既为肺俞之附属,亦为肺精之卫护。

40、膏肓俞:膏肓,指心下膈上之脂膜。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与心膈间脂膜相应,邪正之气可由此出入转输。此穴无所不主,又指为助长正气之门。与肓俞、胞肓、肓门,以及膈俞、膈关诸穴,可以互参

41、神堂:神,是象征君主的阳气。堂,是高大明敞的居室。指其犹如心君用事的明堂。神堂内平心俞,自应如天子布政之堂矣。

42、譩譆:譩譆,哀痛声。按压取穴时,病人常有畏痛之譩譆声,因而得名。

43、膈关:膈,指胸膈,关格。关,关口,关格。指穴如胸膈之关口,且可开通关格也。横居膈俞之外,实为膈俞之附属,而与膈俞之功用亦密切有关矣。

44、魂门:魂,为人身阳气之精。门,出入通达之处,又为守护之意。魂门者,肝阳出入之门与护卫肝阳之处也。肝之体阴而用阳,为将军之官。魂门平齐肝俞,自应为肝阳出入与护卫肝阳之门户。

45、阳纲:阳,指少阳刚直之性。纲,伸张之意。意为胆气宣明,则阳气自然伸张也。胆为将军,胆主决断。肝胆依辅,阳纲之气得以伸张矣。

46、意舍:意,意念,意志。舍,可以居住安息之处。脾气安宁,则心意自然聪慧也。脾藏意。意舍为脾俞之附属,犹如脾气休息留止之处也。

47、胃仓:胃,指胃本腑;又围也,委也。仓,仓禀,仓库。指其犹如胃府之仓库。横居胃俞之外,为胃俞之附属,可与太仓(中胱)互观。

48、肓门:肓,此处指腹部之肓膜。门,出入通达之处,又为守护之意。指其有如诸肓门户之意。本穴上有膏肓,下有胞肓,前肓俞,此则为诸肓之门也。

49、志室:志,志向,意志;此指肾之精气。室,人物所居之处,亦充实之意。志室者,必须肾气充实,意志方能发挥。志室平齐心俞,肾气有归,则神志不乱矣。

50、胞肓:胞,指胞宫及膀胱。肓,此处指腹部之肓膜。指穴与下腹胞肓之气能互相感通也。穴与气海前后相望,同以肓气为原,可与诸肓穴及气海互参。

51、秩边:秩,秩序,整齐。边,边际,边陲。指其位于背部秩序井然诸穴之边际也

52、合阳:合,会合。阳,指足太阳经。谓足太阳左右侧分行之两行,至此又行会合也。足太阳在背部左右侧,自附分穴分为内外两行,下行相遇于委中后,至此又复合为一支而下贯腨内也。

53、承筋:承,承受,奉承,承担。筋,经筋,筋肉。指其位于足太阴经筋所结之处,且全身躯体筋肉之重,此处可以承担也。

54、承山:承,承受,奉承,承担。山,指躯体之高重。人身高大沉重如山,腨肠之分肉足可承受也。穴在腨肠分肉之间,当挺身直立时,则分肉更为明显。与承筋、承扶其义相近。

55、飞扬:是飞举扬起,斜行别出,脱离正轨之意。为步行不稳、经脉别出及魂梦颠倒之象。指行走不稳。腰腿酸软无力,行步摇晃不定,正有飞扬之象。穴能沟通司人身蹻(qiao,jue同跷)捷的阴蹻与阳蹻,功可祛风健腰膝助行走,则飞扬之状可除矣。穴能宁神安魂梦、治头目眩晕,则飞扬可止矣。

56、跗阳:跗,足背。阳,指上方,外方。穴在小腿下端外侧、足背之上方,有如足跗之阳也。

57、昆仑:指高山或高丘。穴在高大外踝之后方。

58、仆参:仆,指御者,仆从。参,同三,又同骖;或作参拜解。言穴位如车之左右骖,且在状如参拜时方可便于取穴。穴在左右足跟外侧,如驾御人身上三部之左右骖也。

59、申脉:申,同伸,同呻;又十二时之一。脉,经脉。指其可治经脉之屈伸不能及气郁而呻诸病,且可内应膀胱之本府也。申脉为阳蹻脉所生,太阳主一身之表,故能治屈伸不能、筋脉拘挛诸病。肾与膀胱为表里,在气郁不伸及气郁而呻者,申脉与复溜同取,每可收效。申,申时,正是膀胱之时。申脉穴可以认为是膀胱本府之穴。

60、金门:金,为肺金之气。门,出入通达之处,又为守护之意。金门者,意为熄风利水之门户也。对风木病有效。金可克木,所主多筋抽搐风木之病。

61、京骨:古解剖名,穴当其处。小趾本节后大骨名京骨,即令之第五跖骨,穴在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

62、束骨:束缚,收束。骨,指趾骨。穴位如趾骨之束,又能收束骨节缓纵诸病也。小趾第五本节有“束”之象,故穴名束骨,且能治肢节疼痛缓纵诸病。

63、通谷:通,通畅,疏通。谷与榖通。功能除结积留饮、胸满食不化,为足部通胀消谷之穴,可与腹通谷互参。

64、至阴:至,至极,到达之意。阴,指肾与足少阴经及土气而言。至阴,谓经脉至此已入于足少阴之经脉和通于土气也。足太阳之脉从头走足,至此已阳尽阴生,交入足少阴之经脉矣,故即以至阴名之

敬请继续







































如何快速治疗白癜风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zlyy/4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