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每次找他看病都不管用,自从签约家庭医生到现在,我没找他看过一次病”。像这样“签而不约”的情况是家庭医生服务难以落实的主要原因,群众的信任没有建立起来。那么,瓶颈应该怎么突破?会看病的医生又在哪里?
基层医疗价值何在?
顾湲教授在讲座中谈到,对于慢性病的管理靠传统的公共卫生手段是很难解决的,而真正有能力有精力管理慢性病患者的人应该是基层全科医生。但目前的状况恰恰相反,医院,而不去基层医疗机构。
“基层民众最需要的医疗服务是什么?基层医疗靠什么来吸引百姓?我认为首先是靠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例如提升基层医生对于常见病诊治的能力。”顾湲教授表示,这就要求基层医生能做到“小病善治、大病善识、急病善转、慢病善管”。
在基层全科诊疗医院专科的差异化,医院不同的就医体验,解决拥挤、候诊时间长、就诊时间段、态度不好等问题;医院服务不能满足的需求,如耐心的解释咨询、人性化的全程照护;三是培养民众主动健康的意识与能力,如医患互动、自主管理、协助守门、长期合作等。靠及时解决问题吸引“客户”,靠长期互动合作黏住“客户”。
全科医生(健康守门人)应如何看病?
顾湲教授表示,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扎实的临床基本功。主要还是能够胜任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适宜技术的整合利用;二是大多数健康问题的第一线判断处理;三是识别筛检重危大病并及时转诊,格外警惕红旗征;科学系统个性化管理主要慢性病,重视三级预防。
如何迅速提高基层医生的临床能力是破局的关键!
随着大量高精尖的设备进入临床,辅助医生作诊断后,临床医生的基本功被大大削弱。为什么还要强调基层医生的基本功呢?已经92医院心内科教授曾昭耆老先生认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要善于查体,而不是过分依赖先进的检查设备。我在既往数十载的临床工作中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临床基本功和临床思维判断的重要性,有时在紧急情况下它是关乎患者性命的。”
案例:
女性79岁,退休护士,因近半个月有下腹痛到内科门诊,查尿常规有少量白细胞,妇科B超检查,未见异常,又去泌尿科检查,做CT,也无异常。诊断不明!
患者问怎么办?消化科医生说,得做肠镜;泌尿科医生说,得做膀胱镜。
患者不愿意做,找到全科专家:还有没有更好的检查办法?
全科专家说:有啊!
给她查体,嘱平卧,抬头(离开枕头)。患者诉说下腹疼痛加重。再触诊,压痛更明显。当即诊断为腹直肌劳损,使用麝香壮骨膏外贴治疗。几天后,患者恢复正常。
事后自述病史:照顾外孙,最近孩子刚会走,患者经常弯腰扶助孩子,跟着、防着孩子跌倒,由此导致劳损。
通过简单的查体,就明确了诊断。
本病诊断简单,仅需腹直肌紧张试验(嘱平卧,头离开枕头),若阳性,即可诊断本病。
腹直肌紧张试验,又是鉴别腹壁疼痛与腹腔内脏器疼痛的方法。
因为在收缩腹直肌后,紧缩的腹直肌与腹腔内脏器分开,腹腔脏器疾病所致压痛即可减轻或消失。
看得出来,医生练好自己的基本功,尤其对于健康守门人来说这是刚需!
专家信息
顾湲教授
顾湲,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教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全科医疗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顾问,主要从事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近年来创建了顾湲家庭医生咨询工作室,集合国内外优质资源,协助搭建家庭医生优质服务平台,开展全科医生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培训方法和团队建设等多方面的试点研究与基地建设。任中国女医师协会全科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常委、世界家庭医生组织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副总编等。下期将为大家带来“临床医生的基本功如何练成”
敬请期待!
编排:瑞雪
审校:兰叶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zlyy/15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