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年终体检随着年的到来落下帷幕,想必已经有人收到了体检报告书了吧?但是一项又一项的血液检查和数字却搞得人头晕,即使看了也不懂有什么意义,甚至有不少人会嫌烦而直接略过不看。实际上,血液检查是全身检查,能够早期发现以肝脏、肾脏为首的多种器官异常,血液检查数值是显示我们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具有重大意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数值究竟代表了什么。
身高·体重·血压
身高·体重由身高、体重的数值可以计算出BMI值,测量肥胖度。
BMI=体重(kg)÷身高(m)÷身高(m)
■BMI值的标准如下
肥胖是众多生活习惯疾病的原因之一,若BMI超出正常值,则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会增加。
血压根据血压值能够判断心脏的泵血功能是否正常,同时能够判断是否患有高·低血压。
血压值分为收缩期血压和舒张期血压,收缩期血压是指心脏在进行收缩时的血压,而舒张期血压则是指心脏在扩张时的血压值。导致高血压的最大原因是生活习惯和自身体质,但是也有因肾脏或肾上腺、甲状腺、血管、脑部、神经系统疾病导致高血压的情况。
一般血液
红细胞数(R,RBC)血液中的红细胞会循环全身并输送营养和氧气,回收二氧化碳和陈旧废物。若红细胞减少,运输氧气的能力将会下降,导致缺氧状态,从而引起贫血。相反,如果数量增多,血液浓度将会上升,血液流动缓慢,导致血管堵塞。
红细胞在清晨会增多,在夜晚减少,此外,季节上来看,夏天会减少而冬天会增多。另外,运动、吸烟等情况下数值也会偏高,在妊娠期间则会降低。
血红蛋白(Hb)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因此,血红蛋白决定了红细胞的运作情况,具有搬运阳气、回收二氧化碳和陈旧废物的作用。
该血红蛋白由血红素铁和珠蛋白构成,铁元素不足时会引起贫血。
红细胞比容(Ht)红细胞比容是指一定容积全血中红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检查该数值的目的和检查红细胞数的目的相同,是测定方法较为简单且准确性较高的检查。数值偏低则血中浓度较低,会疑似贫血;相反,若数值升高,则会怀疑脱水症或多血症。
白细胞数(WBC)白细胞会在人体受到细菌侵袭或病毒感染而引发炎症时数量增加,并对异物进行攻击。因此白细胞数的增加意味着体内存在炎症或病毒感染。
吸烟者经常会患气管或支气管的慢性炎症,白细胞增加的情况也就较多,但是若这种情况若持续则极容易引发动脉硬化。另外,运动、站姿、入浴、压力等原因也会导致白细胞应激性增加。
白血球通常分为5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每个种类都有其分工和相对应的疾病,因此通过调查这些细胞可以调查人体各部位的异常情况。
血小板(Plt)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产生血栓,具有止血作用。血小板数量若减少,将会出现易出血、出血不止的情况。血小板数量若增多,则会形成血栓。
脂质检查
脂质检查是调查血液中总胆固醇、中性脂肪、HDL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LDL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的检查,若超出基准值则会怀疑存在脂质异常症(高血脂),若任其发展,会引起众多生活习惯疾病。
脂质异常症多见于摄取营养过多、爱吃动物性脂肪、运动不足、压力过大的人群。
总胆固醇(TC)胆固醇由在肝脏所制造的细胞膜构成,或在肠内用于消化脂肪的胆汁酸、性激素所生产的重要人体成分。但是,若胆固醇过多,会在动脉壁上堆积引起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血液中的胆固醇息息相关。
数值会随着年龄增长呈递增,男性在50岁以上,女性在60岁以上达到顶点。(女性在闭经后的基准值为-mg/dl)
中性脂肪(TG)中性脂肪是摄取的食物被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的能量源。一般蓄积在皮下和肝脏,若数量过高则会引发肥胖、脂肪肝、糖尿病,且会导致低密度胆固醇的增加,因此也是促进动脉硬化和脑卒中、心脏病的元凶。饮食、饮酒过量更容易导致中性脂肪的数值上升。
高密度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是指优质胆固醇。能够将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运输至肝脏,消除堆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硬化的低密度胆固醇。
因此若高密度胆固醇减少,动脉壁就会蓄积低密度胆固醇,促进动脉硬化,最终导致脑梗塞、缺血性心脏病、肾不全、肝硬变、糖尿病等疾病恶化。
高密度胆固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且男性比女性数值更低。
低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会堆积在血管壁上,引发动脉硬化。低密度胆固醇的数值每增加10mg/dl,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就会增加10-15%。
糖尿病·痛风
血糖(BS)大米、谷物等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分解后,作为糖脂被肠道吸收,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该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是我们生活的重要能源之一。
糖尿病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过量增加的疾病,根据调查血中的葡萄糖浓度判断有无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HbA1c)若高血糖的状态持续,血红蛋白会和葡萄糖结合,称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一旦形成,除非红细胞的凋零,否则无法恢复。运用这个特性,通过调查血液内的糖化血红蛋白量可以观察过去4~8周内的血糖值变化/异常,得知血糖能否控制得当。
糖化血红蛋白的上升和心肌梗塞、细血管障碍等并发症相关。每次检查数值上升,其并发症的危险性也会随之上升。
尿酸人体进行新陈代谢后,陈旧细胞分解所形成的老废物就是尿酸。另外,吃的食物中若含有嘌呤,那么嘌呤进入体内后也会转化为尿酸,在血液中增加。
本来这些陈旧废物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但是若数量过量,就会在血液中形成结晶,引发痛风。
肝功能检查
谷草转氨酶(GOT(AST))GOT是在心脏、肝脏、肾脏、肌肉等器官的细胞中所含的酶,这些器官若是受到了损伤,细胞破裂,GOT将会流入血液,血清中的数值就会升高。不仅可以调查肝脏,还能够调查心脏、肌肉有无破坏和坏死,以及其程度。
γ-谷氨酰转移酶(γ-GTP)存在于肝脏、肾脏、胰脏细胞膜的酶,因酒精和各种疾病数值升高,若出现在血液中,则血清中的数值会上升。
数值升高的大多数场合是因为酒精所导致的,这种酶对酒精的敏感度较高,且若肝脏、胆道存在异常时,会比其他酶更快的显示异常值,因此常用作酒精性肝损伤的指标。
碱性磷酸酶(ALP)ALP是人体大量脏器和骨骼内所含有的酶,主要经由肝脏排向胆管和十二指肠,或经由骨骼在胆汁中排出。
在GOT、GPT为正常值,但ALP为高值时,疑似骨骼疾病。GOT、GPT、ALP皆为高值,则可考虑为肝脏·胆道疾病。
当肝脏受损、胆汁淤滞、骨骼疾病、肠道疾病时数值增加。
总蛋白(TP)总蛋白是指血液中所含的白蛋白和球蛋白等蛋白质的总称,仅在肝脏内合成,在肾脏过滤后作用于人体。
在肝功能障碍等疾病时,该数值会降低,因此通过调查血清中蛋白质浓度就可以调查肝脏、肾脏有无功能异常。
检查结果呈高值,可以怀疑恶性肿瘤、肝硬变、慢性肝炎、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相反,若检查结果呈低值,则可以考虑为肝损伤、营养不良等疾病。
总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是指即将凋零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经过肝脏分解后通过胆汁排泄。若肝功能受损,该数值会上升。
血液中的胆红素增加,皮肤会变黄,这种现象称为黄疸。黄疸是总胆红素数值超过2.0mg/Dl的状态,表明在胆红素代谢的某个过程中存在异常。
肾功能检查
尿素氮(BUN)蛋白在体内分解时形成的物质中就有尿素,该尿素都是由肾脏所排泄的。但是肾脏的排泄功能下降后,尿素会存留于血液中,若测量血液中所含尿素,就可以得知肾脏的排泄功能状态。由于尿素含有氮素,因此实际上所测量的就是该氮素。
肾脏排泄功能恶化则呈高值,疑似存在肾损伤。
肌酐(Cr)肌酐和尿酸相同,一样是体内所用蛋白质的陈旧废物。作为肌肉运动、能量消耗所使用的蛋白质燃烧后物质,在肾脏过滤后经由尿道排泄。
肾脏的排泄功能恶化,血液中的肌酐数值会上升。通常尿素氮和肌酐的数值会同时上升,但是肌酐不像尿素氮那样会受到除肾脏以外的其他器官影响。
肌肉少或不经常运动者,即使是处于正常值内,肾功能也可能会低下。
胰脏功能检查
淀粉酶(Amy)淀粉酶是用于分解淀粉的消化酶的一种,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和胰脏所分泌的胰腺液内都含有淀粉酶。这些器官存在损伤或炎症时,血液中的淀粉酶就会增加,甚至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因此,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疾病时血清淀粉酶和尿中淀粉酶的数值会上升。
尿检·粪检
尿蛋白血液中含有我们生存中不可或缺的蛋白,这一部分蛋白经过肾脏过滤后由尿液排出,但是也会因为尿道管吸收重新回到血液中。正常状态下也会存在少量的尿蛋白,但是若肾脏和尿管存在异常,就会有大量的蛋白流入尿液,称为蛋白尿。
尿潜血肾脏、尿管、尿道、膀胱等存在炎症、结石或肿瘤时尿中会混有血液。出血量较多,肉眼就能够发现存在血尿,但若出血量较少,肉眼无法识别,这种状态称为尿潜血。
尿沉渣尿沉渣是指调查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等的细胞和结晶、细菌的检查,在尿蛋白和尿潜血显示异常时进行。用离心机将尿液的成分沉淀,并调查。在正常尿液中不会发现以下成分,但是若脏器存在异常,则相对应的成分数量会增加。因此,在该检查中可以发现各种疾病。
便潜血反应是检查粪便中是否混有血液的检查项目。和尿潜血一样,是指出血量较少,非肉眼能见的血液混入粪便中。能够调查食道至肛门之间的器官是否存在出血,主要用于筛查大肠癌。
结果呈阳性时,需要进行复查,若复查结果依旧呈阳性,则需要进行X线检查或内窥镜检查。
数值是很诚实的。若出现了超出正常值的检查项目,那就是身体所发出的警示,意味着我们的生活脱离了健康、隐藏着疾患。即使仅是轻微的症状,若放任它继续发展,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接受检查后,首先需要回顾自身行动,改善生活。此外,接受复查或精密检查,不逃避治疗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第一“捷径”。
-END-
更多详情请拨打贵宾专线
--
或浏览官方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zlyy/1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