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初,有媒体报道武汉的王小姐酒后憋尿坐男友的车回家途中遭遇急刹车导致膀胱破裂。于是,各路人马纷纷指出憋尿的种种健康危害,甚至说“憋尿可以憋破膀胱”。这是真的吗?
论证
憋尿可以憋破膀胱”。这是真的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我们的膀胱,以及它是如何为我们工作的。
一、膀胱能容纳多少尿液?
膀胱是一个中空的囊性器官,主要功能是暂时容纳肾脏产生的尿液,并在积累到一定体积后经由尿道排出体外。
血液在肾脏过滤形成尿液是体内多余水分排泄的主要途径。一般成年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约5升。每分钟有毫升血液在肾脏被过滤,滤出液进入肾小囊,被称为原尿。每天一个人可以滤出高达升原尿,是整个人体血液容量的40倍。绝大部分的水分和溶质在肾小管被再吸收回到血液,只有人体不需要的少数代谢终产物和约1~2升的水称为终尿,最终被排出体外。
膀胱可以容纳多少尿液呢?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大致在~毫升之间。一般认为膀胱可以容纳~毫升尿液而不产生明显的不适感。以每天产生2升尿液计算,我们每天需要排尿3~4次即可。
二、排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人的排尿除了是生理性活动,也是具有社会性属性,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才能“解决问题”。
因此,膀胱活动是一个精密的复杂过程,同时受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以及意识控制的体神经的支配。
交感神经激活膀胱逼尿肌的抑制性受体来放松膀胱,激活尿道和膀胱颈兴奋性受体关闭膀胱出口。
副交感神经主要兴奋膀胱壁逼尿肌收缩,同时放松尿道内括约肌导致排尿。
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尿道外括约肌和盆底肌的随意运动(横纹)肌,实现意识控制的对于排尿的开始和中断或终止。
膀胱功能活动,可以分为储尿和排尿两个时相阶段,而这两个阶段复杂的神经控制我们也可以简单归纳为膀胱及膀胱出口之间相互协调的“关——开”模式:
储尿阶段,尿道内外括约肌协同保持收缩关闭膀胱出口,同时膀胱壁逼尿肌活动受抑制而舒张;排尿阶段,则相反。
储尿阶段的神经活动称为存储反射,控制中枢位于脊髓。排尿活动则是大脑反射机制介导的。
1.膀胱充盈和防护反射
膀胱充盈引发膀胱壁牵张感受器膨胀感,以及膀胱颈和尿道上皮接受的刺激感觉信号经由不同神经传送到脊髓,这些传入神经纤维包括髓鞘(Aδ)和无髓(C)纤维两种类型。Aδ纤维负责传导膀胱充盈的信息。在生理条件下C-纤维对膀胱充盈不敏感,(因此也被称为“沉默”C-纤维),它主要对有害的理化刺激产生反应,比如尿路感染是的尿急尿痛的感觉就是由这些神经传导的。
整个膀胱充盈过程中,副交感神经支配的逼尿肌被抑制,尿道内外括约肌被激活关闭膀胱出口,以预防膀胱不自主排尿活动。这个尿路反射过程被统称为“防护反射”。这种反射保证了膀胱良好的顺应性,整个储尿阶段膀胱都非常安分,保持很低膀胱壁张力,即内压力。
2.排尿反射
来自膀胱的传入信号还会沿着脊髓上行通路继续向上传递达到中脑和脑桥的存储和排尿中枢,当膀胱容量达到排尿中枢排尿开关的“设定点”后,脑桥排尿中枢会发出传出信号经由脊髓下行通路达到脊髓的植物神经和体神经运动神经节,然后进一步通过周围传出神经支配各肌肉群的运动来实现排尿。因此,排尿反射是一个“脊髓—延髓—脊髓反射”过程。
具体而言,脑桥排尿中枢发出的下行信号首先到达尿道括约肌使其松弛,几秒钟后,才激活膀胱逼尿肌收缩,括约肌和逼尿肌精准地协同活动共同完成排尿动作。
排尿过程中膀胱容量的变化不断上行传入,通过反射通路来协调整个排尿过程。比如,膀胱容量逼尿肌持续強直性收缩来应对膀胱容量的减少,以保持膀胱内压力的持续性和排尿的连续性。有时,特别是排尿后半段,膀胱残余尿量很小时,排尿可以出现中断加以调整,以确保膀胱彻底排空。
3.排尿的大脑皮层意识控制和情绪反应
人类的排尿部分的属于社会行为活动,受大脑意识控制。排尿的决定受到各种外界情况制约。
来自下尿路的信息在延髓与更高的中枢传导过程中,被称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神经核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它接收膀胱信号并传递上行到大脑中枢形成膀胱充盈或者刺激比如尿痛的的意识感觉。另一方面它接收来自高级脑中枢发送的信号到达脑桥排尿中枢实现排尿的意识控制。
同时,PAG还与主管情绪的杏仁核,以及主导意志力的大脑额叶皮层特别前扣带皮层存在神经联系。因此,当膀胱充盈达到一定界限而又不能排尿时,需要大脑意志力来加以克制。膀胱容量超过正常范围,这种不良刺激同时也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并伴有相应的情绪反应,在严重憋尿时这种情绪反应可以是十分强烈的,目的是督促大脑下达排尿的决心,以避免过度憋尿对膀胱可能的损害。因此,本质上是一种保护性反应。
4.憋尿
虽说膀胱可以舒适地容纳~毫升尿液,但是当膀胱容量达到~毫升时,膀胱壁上的牵张感受器就可以感受到膀胱充盈感刺激,并产生电信号传入到脊髓和大脑产生尿意。
有了尿意而又不能排尿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加以克制,这就是憋尿。
从尿意产生到膀胱“被装满”必须排尿之间膀胱容量存在相当大的缓冲空间,这个期间也不会给我们造成多大不适。因此,事实上憋尿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憋尿也并不是无限度的,随着膀胱容量的增加,越来越显著的膀胱充盈信号发送向大脑,大脑产生逐渐加强的尿意。当超出膀胱的舒适容量~毫升,趋近于膀胱最大容量~毫升时,膀胱壁肌肉的拉伸达到极限。这种伤害性刺激传递到大脑会产生膀胱胀疼感觉,以及急迫的排尿意愿,这时可以称为严重的憋尿,同时伴随烦躁、易怒等负面情绪反应,迫使我们尽快主动排尿。
这时如果情况还是不允许我们主动排尿,桥脑排尿中枢会不再顾及大脑皮质意志力的约束,通过副交感神经向膀胱逼尿急发送收缩信号,造成膀胱内压的的升高,冲破尿道括约肌的束缚,产生压力性尿失禁或者充溢性漏尿,就是所谓“憋的尿裤子”现象,也符合俗话所说的“活人不会被尿憋死”。
那么,这时我们的膀胱会不会被胀破呢?让我们来看一下膀胱内压力的变化。
5.储尿、排尿以及憋尿时膀胱内压力变化
由于上述精致的神经控制机制,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协调活动,使得膀胱是一个顺应性非常好的器官,充盈过程并非被动填充,膀胱壁逼尿肌可以主动舒张。随着膀胱容量的增大,即便脑桥排尿中枢向逼尿肌发出脉冲式收缩信号也会被上位中枢所抑制。因此,在整个充盈过程膀胱内压力稳定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在大脑发出排尿信号时,尿道括约肌会率先松弛,几秒后逼尿肌收缩,膀胱内压力升高。排尿反射反馈性保持膀胱内压的稳定从而形成持续的尿流。
当膀胱容量降低的一定程度,有时排尿可能需要中断,经过调整后逼尿肌更强烈收缩导致内压力进一步短暂升高,甚至还需要腹部肌肉收缩来增加负压协同,排出最后的残余尿,然后膀胱压力快速下降。
三、憋尿能憋破膀胱吗?
如上所述,膀胱的储尿、排尿以及憋尿,甚至在意识控制下的接近膀胱最大容量的憋尿导致压力性尿失禁或者充盈性溢尿都是生理性过程,受到生理机制的调控和保护,甚至不会对膀胱逼尿肌形成损伤,更不可能憋破膀胱。
甚至,即使膀胱出口发生机械性梗阻,比如常见的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形成急性尿储留,膀胱内储留尿液可以达到甚至1毫升,也极少自发性膀胱破裂。
可见,依靠意志力控制憋尿直接导致膀胱破裂是不可能的。
四、酒后容易发生膀胱破裂?
武汉的王小姐并非酒后憋尿憋破膀胱,而是创伤性膀胱破裂。醉酒容易导致创伤性膀胱破裂,这倒是真的。原因有三:
1.喝酒最利尿。酒也常被称为酒水,其主要成分不是酒精而是水,尤其是啤酒等低度酒,而且我们喝酒时也往往同时喝大量其他饮料。我们知道,水是最常见和高效的利尿剂。
而酒精本身又是强效利尿剂,通过抑制身体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产生显著的利尿作用。双重利尿导致我们在喝酒时产生大量尿液,除了频繁出入于卫生间,也容易形成憋尿。
2.醉酒最容易憋尿。醉酒对身体最突出的影响是中枢神经的抑制,脑中枢对于膀胱信息的敏感性同样降低,因此更容易形成憋尿,醉酒后发生严重的尿储留也司空见惯。
3.酒后容易受伤。醉酒对中枢神经的抑制导致认知和运动协调能力的降低,非常容易导致外力性伤害,尤其是跌落伤和撞击伤。膀胱在高度憋尿状态下,遭受外力冲击更容易发生损伤破裂。
好消息是,由于通常尿液是无菌的,尿液本身是血液的滤液,其中含有极其少量的人体代谢产物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膀胱壁撕裂通常也不会造成大量出血。因此,这种膀胱破裂导致的腹膜炎总体上对身体的危害有限,只要及时手术治疗,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危害,更不会致命。
五、还有自发性膀胱破裂?
没有外力创伤下发生膀胱破裂,医学上称为自发性膀胱破裂,也不是完全不会发生。
年有学者审查历年来自发性膀胱破裂的医学文献报告,发现自发性膀胱破裂极其罕见,通常是发生在慢性炎症、膀胱出口机械性梗阻和癌症等病理状态下。
坏消息是,这种情况又往往发生在久病患者,因此往往是致命性的,死亡率高达80%。
综上所述,生理状态下依赖于人意识控制的憋尿是一种生理状态,不可能直接造成膀胱破裂。
分享知识,传递正能量,欢迎你的加入。
感谢有你!成功不在于你赢过多少人,而在于你帮助过多少人。当你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身边的朋友,你在她们心中变得更有价值。轻点手机分享到你的朋友圈。
感谢您这一分钟的陪伴.让更多人感受到正能量就在我们身边!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好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如何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ys/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