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1日讯 磁珠塞进体内,如何取出却成了难题,开刀做手术还会留下身体损伤。最后,医生想了个巧办法,用3颗磁珠当“鱼饵”,从“入口”“钓”出这串磁珠。术后一数,共有26颗之多。12月14日晚上,医院急诊来了个男孩。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王军会诊时发现,孩子的后尿道处到膀胱颈口有一串异物。原来,孩子因为好奇,当晚7时许,悄悄将几颗玩具巴洛克磁珠塞进体内。为了将这些磁珠取出,他又用新的磁珠去吸引,结果反而越塞越多,还疼痛不已,只好求助于家长。“医院看病,医生说要做手术切开膀胱才能取出珠子。”孩子妈妈说,医院能有好办法取出磁珠,尽量减少对孩子身体的损伤。王军为患儿做手术(资料图)。王军回忆,男孩虽然才13岁,但长得高高壮壮,体重已有公斤,常规方法要么做微创气膀胱镜取磁珠,要么切开尿道或膀胱取出磁珠,难度都很大,手术还会造成较大创伤。他翻阅文献后决定,利用磁珠的磁性,使用“钓鱼法”来吸出磁珠,尽可能无创。经过术前准备,15日早晨,王军联合手术室、麻醉科进行了急诊手术治疗。通过尿道口将膀胱镜探入体内,首先定位出磁珠的位置,约在距尿道口24厘米处;在此基础上,在用医疗器械自制“钓竿”,前面安装3颗小磁珠作为“鱼饵”,探入尿道里“钓”磁珠。经过尝试,很快“钓”出了一串磁珠。“收竿”后一数,共有26颗。由于手术全程无创,术后,孩子恢复情况良好,已于12月19日出院回家。从男孩体内取出的磁珠。“泌尿外科每年接诊5例左右尿道异物患儿,大多是出于好奇,将磁珠、电线、绣花针等物品塞入体内。”王军介绍,这种做法很危险,容易导致尿痛、血尿,甚至尿道穿通伤,如果做手术切开尿道或膀胱取异物,术后还可能引发尿道狭窄、尿道瘘等并发症,甚至需要多次手术治疗。因此,家长应多注意儿童教育问题,帮助孩子正确了解自己的身体,尽量避免用错误的方式探索身体,陪孩子一起度过这段“敏感期”。同时,如果孩子不慎发生意外,也应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尽快就医,而不能自行取出异物,以免造成二次伤害。(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张璟祎 官笑涵 视频制作/记者王春岚)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ys/17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