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宝妈来说,分娩以后最尴尬的事情不是月子期里的异味、也不是油腻的头发,而是尿失禁!因为尿失禁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造成不便,令人十分尴尬!有些产后妈妈因为剧烈的运动漏尿,有时甚至在大笑、咳嗽、爬楼梯时也会漏尿。而且这并不是少数,女性尿失禁是产后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临床表现。
尿失禁患病率
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ContinenceSociety,ICS)将尿失禁(urinaryincontinence,UI)定义为任何非自愿的尿液漏出。由于在临床医师、流行病学家及患者之间对UI的定义存在差异,缺乏一致性,限制了流行病学调查的精确性和一致性,另外,对不同人群的调查、不同的研究方法和问卷形式也导致了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UI的患病率波动在6%-72%之间。挪威大型EPINCONT研究对-年间名20岁以上乡村居民症状的问卷调查表明,25%有不自主溢尿症状,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是UI最常见的类型,约占50%。亚洲地区部分学者对中国台湾名20岁以上社区女性用布里斯托问卷进行入户调查,UI患病率为53.1%,其中SUI的患病率为18%。日本对名65岁以上社区老人入户调查表明,UI患病率为10%。
为何在产后会出现尿失禁
产后尿失禁是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指喷嚏或咳嗽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渗漏的现象,80%的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伴有阴道前壁膨出。
90%以上的压力性尿失禁为解剖型压力性尿失禁,为盆底组织松弛、盆底肌功能减弱引起;不足10%的患者为尿道内括约肌障碍型,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
分娩过程中,盆底韧带和肌肉产生过度伸张作用,承担盆底的器官肌肉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损害,产后体力劳动、持续性咳嗽、便秘等均为增加腹压的因素,正常情况下当膀胱储存了一定的尿液,盆底肌肉可以抵挡住增强的上腹压。但在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出现损伤时,就顶不住这些压力,容易发生产后尿失禁。
产后尿失禁带来的影响
1、经常的漏尿使内裤有一种洗不去的难闻气味。
2、不敢出门,就怕尿湿了裤子十分狼狈,部分女性采用在下身垫一块衬布或护垫的办法来吸尿,但由于效果不理想,容易造成行动不方便。
3、有尿失禁的妇女比较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外阴部湿疹。
4、女性出门前一定要上厕所,到外边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好厕所的位置,然后再去办事,办完事就匆匆回家,不敢在外面多待,不敢外出坐公共汽车。
5、以上情况的发生往往使很多女性精神相当压抑,对生活失去信心。
如何应对尿失禁
01
进行盆底肌力评估
宝妈们如果出现尿失禁的症状,首先要进行客观评估,去医院做专业的盆底筛查。
由于多数女性的盆底肌肉在分娩后6~8周,就能恢复正常。因此,在产后42天,医院做盆底筛查,以掌握自己盆底肌肉的恢复状况。
肌力由低到高被分为5级,1级最低,5级最高。有一些产妇产后恢复得不错,盆底肌的肌力可以达到5级,但大多数产妇都在3级以下。
如果产后3个月还有漏尿的情况发生,肌肉自然恢复的几率就很小了。此时若不积极治疗,将会有90%的几率终身伴随尿失禁。
02
积极锻炼盆底肌--凯格尔运动
产后一周内,就可以开始进行简易的凯格尔运动,越早开始做,越能帮助训练骨盆底肌肉收缩,预防尿失禁的困扰。
动作1:呈站立姿,脚尖踮起,并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双腿用力夹紧,保持5秒钟再放松。重复动作20次以上。
动作2:呈仰姿,双腿弯曲,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紧闭尿道、阴道及肛门,像尿急无法如厕而憋尿的感觉,先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缩5秒钟,然后慢慢放松,5~10秒钟后再重复收缩。运动全程照常呼吸,保持其他部位放松,可用手触摸腹部,不应有紧缩现象。
03
饮食调理
正确的饮食习惯对改善尿失禁的情况也大有帮助,要注意多喝水、多吃水果、高纤食物,以防止便秘。
对于筛查结果相对严重的宝妈们,医院做盆底肌康复训练,精准的非侵入式肌力评估训练避免宝妈尴尬,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更有针对性和准确地对盆底肌进行康复训练。
盆底脉冲磁刺激治疗一体化工作站采用复合共振磁技术、智能生物反馈、自动化控制、大数据管理运算能力,实现产后盆底评估、治疗、智能行为健康评估、干预和跟踪管理,实现安全、快速、高效、便捷的盆底康复。
产品功能:
盆底康复治疗
凯格尔训练
盆底肌评估
乳腺康复
腰腹疾病治疗
盆底全营养指导
产品特点:
宝妈们产后应该及时去检查,及早的干预治疗,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激素的改变,尿失禁很容易就会发生,如果已经出现了尿失禁的问题,不要敷衍了事,要多做康复训练,盆底锻炼也是终身的必修课。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ys/15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