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

 

頭伏為何要吃餃子?過去,入伏之時恰逢麥收不到一個月,家家有糧,就利用這個時候享享口福,又有“好吃不如餃子”之說,因此餃子自然成為首選。而今,餃子已不是什麼稀罕物,人們一年四季想吃就吃,不用等到“頭伏”、“冬至”、“除夕”。

餃子形似元寶,“伏”與“福”同音,因此“頭伏”餃子又有“元寶藏福”的說法。在炎熱的夏天,人們容易胃口不好,吃不下東西,而餃子正是傳統習俗中開胃解饞的。所以,人們在“頭伏”吃餃子,希望能平安度夏。更重要的是,“頭伏”吃餃子,再喝上熱乎乎的原湯,發一身汗,有驅散盛夏“毒火”,彌補悶熱天氣體力消耗的作用。

在傳統文化中,“頭伏”吃餃子講究的不是吃肉餡,而是要吃素餡,比如用菌菇、萵筍或黃瓜等配料拌和成餡,口味清淡,吃起來卻香噴噴的。而且時至今日素餡餃子也被代表一種健康飲食,天然的蔬菜原料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在北方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的說法,餃子也屬於麵食的一種,為什麼伏天要吃麵食呢?

這是因為夏天溫度很高,大量出汗,這樣就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還會損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等礦物質。而和大米相比,白麵粉中的蛋白質更高一些,B族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也比精白大米約高出一倍,所以相比而言,吃面更有利於補充營養,也更利於吸收。

現在的大多數人有些營養過剩了,所以在吃法上也要適當改變一下,這樣才適合現在人的營養需求。比如頭伏吃餃子,在和麵時可以放點黃豆粉,能提高餃子皮蛋白質含量,因為麵粉缺乏賴氨酸,大豆粉恰恰富含賴氨酸,可以用10%大豆粉與90%麵粉混合,這樣可以接近理想水準。

作為一種帶餡麵食,餃子最大的優點就是營養豐富:它既是主食,又兼副食;既有葷菜,又有素菜,可以提供多種營養。麵粉做的皮,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大白菜、茴香、韭菜等蔬菜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含量豐富。豬肉或牛羊肉可補充優質蛋白。在餡中加些蘑菇、海帶、黑木耳、蔥、薑等更好。因為菌類是抗癌食物,蔥薑等則有殺菌作用。

伏的解釋

文言講,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裡暑邪會逐漸的深伏於體內,而不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傷肺氣,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發熱等疾病。而進入冬季以後,這些病會反復發作,“……秋為痃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黃帝內經明確指出要“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調房裡。冷飲不但消不了暑氣,反而會傷了脾胃。要知道茶是解暑的最佳飲品。一杯熱茶喝下去雖會出一些汗,但隨之而來的是一陣陣的清涼。凡事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遠些。養生必須從當下做起。

飲食注意

中醫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三伏天飲食。

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麥製品、李子、桃子、橄欖、鳳梨、芹菜等。中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在夏季人們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儘量不吃辛辣溫燥食物。還要避免生食冷飲過度導致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在烹調方面,涼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營養;再輔以適量的醋、醬、蔥、薑、蒜和芥末,可促進食欲和消化外,還抑菌、降脂、調血壓。西瓜、苦瓜、冬瓜、黃瓜、絲瓜、番茄等瓜茄類果蔬有利尿補水的作用,是首選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飲食還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

此外,夏天大量流汗會引起鹽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離子儲備量減少,從而影響胃液中鹽酸的生成,不利於鐵和鈣的吸收,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鹽。補水湯茶飲料是個不錯選擇。湯類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鈉、鉀、鎂等有機鹽,而茶水可生津提神,減輕疲勞。不過,這些湯茶熱著喝才最能起到解暑的功效,因為溫熱的茶飲能通過舒張汗腺將體表溫度降低1~2℃,消暑效果遠優於冷茶。

宜飲食

①西瓜

我國民間早有一句諺語:“熱天吃西瓜,不用把藥抓。”西瓜性寒,味甘,歸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常吃西瓜能清火解熱。

②薏米

薏米是清除體內濕毒的好食物,又有抗癌作用。盛夏時節陰雨連綿,空氣濕黏,很多人都會“傷暑”,這時吃些薏米粥,可以起到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的作用。

③黃瓜

夏季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是暑濕,暑濕侵入人體後會導致毛孔張開,過多出汗,造成氣虛,還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適當攝入涼性蔬菜有利於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

最熱原因

入伏後,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防暑常識

酷暑臨近,連日來,醫院裡感冒、發燒、頭疼、胃腸不適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逐漸增多,有的老人還誘發了心腦血管疾病。如何防暑降溫呢?在此中醫院專家提供一些夏季防暑的小常識幫您安度盛夏:

一、夏天不提倡進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進行的劇烈活動,建議可選擇游泳、早晚慢跑等體育活動。

二、要多喝白開水,並且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口渴後不宜狂飲。應少喝果汁、汽水等飲料,其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欲。

三、不宜過量飲酒。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濕熱,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發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濕,無異於火上澆油。

四、飲食不宜過於清淡。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多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代謝需要。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番茄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

五、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內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後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六、忌受熱後“快速冷卻”。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七、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八、不宜佩戴金屬首飾。金屬裝飾品中的某些金屬沾上汗水,所接觸到的皮膚可能出現微紅或瘙癢等症狀,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

九、夏天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最好塗抹防曬霜。

十、生活起居要規律,不經常熬夜,保證充分的睡眠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扇下。

十一、出門還要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以防應急之用。

感恩閱讀歡迎轉發

遼寧省撫順市傳統文化教育學校鄭州分校

聯繫電話:楊老師

郵箱:zhdizigui

16.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ys/13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