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叫富贵包,是颈椎病常见到的一种不良形态。
碰到这种情况,我们会选择咨询医生,大部分医生的回答就是长期低头工作、学习,或者吹空调受凉引起的。
事实上,十几年,我们对于富贵包或者说颈椎病的认知,一直是错误的。
啊……!为什么?
先不要惊讶,带我慢慢道来,拨云见日,像侦探一样还原事情的真相。
让我们从最基础的医学知识来分析吧。
颈部,其实有两个名字,前为颈,后为项。项为阳。(中医认为,面向太阳的一面,为阳。人常常俯身耕作,所以背部为阳)。项为脊柱的上端,为脊柱的一部分。
既然背部为阳,阳气的流动,必须有经络以为通道。
正是如此——
脊柱正中有督脉,为先天阳气之海洋。有海,必另有江河——其外1.5寸,为阳气之江河,即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经是贯穿全身上下的一条足够重要的经络,从眼部出发,下行到足小趾,上至头顶百会穴,从头顶进入大脑而联络于脑。并且,它还是“阳脉之海”督脉的“左膀右臂”,穿行于整个背部,是十二正经中阳气最足的经络。
经过大半天的工作和学习,劳累的人体各个脏腑器官已经有些疲倦了,到了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膀胱经阳气正旺),身体储藏的阳气开始快速下降,这时候,作为人体阳气仓库的膀胱经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补充站,需要它来为身体、大脑提供必要的气血补充,以提升阳气。就像大海,我们很多人只注意到大海,却忽略了大海内部的暗流涌动。背部的肌肉、韧带、骨骼之灵活运动,有赖督脉和膀胱经的气息循行,阳气温润。
但如果膀胱经自己本身的阳气非常虚弱,气血不够用,这时候是不是就不可能有分散力量来支援身体的其他脏腑!
问题本身就是事物的本质。
那回到问题的开始,是不是我们常常感觉脖子后面怕风?头部昏沉,没精神,容易疲劳?颈肩部酸沉,背部僵硬?
怕风、怕冷,是什么?
阳气虚,膀胱经络及督脉阳气虚。
头部昏沉,没精神,容易疲劳?
阳气虚,大脑得不到濡养,我们误认为“大脑缺氧”。
颈肩部酸沉,背部僵硬?
阳气虚,寒邪侵袭阳经,筋络收紧。
那颈椎病怎样调理?
可以试试三伏灸啊
背部与我们的内脏非常近,在背部的膀胱经上,分布着与五脏六腑相应的穴位。如果把这一个个的腧穴看作是每一个电器的功能调节开关,通过这些开关,我们可以直接促进阳气的循行和补充。阳气充足了,气血自然畅通,经络气盛,不易受风寒湿邪气侵扰。还怕整天没精神、颈肩部酸沉,后背僵硬像个龟仙人吗?
三伏灸:时间表。每隔3日一次,共灸9次满。9为阳数。
教你几个三伏灸重要穴位:
大杼[11]BL11Dazhu
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祛风解表,疏调筋骨,宣肺降逆。
①各种骨病(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
②发热,咳嗽,头痛鼻塞。
风门[12]BL12Fngmn
在背部,当第二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
宣肺解表,疏风清热。
①伤风,咳嗽。
②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足太阳膀胱经穴
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心俞[15]BL15Xinshu
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
①心痛,心悸,胸闷,气短。
②咳嗽,吐血。
③失眠,健忘,癫痫。
④梦遗,盗汗。
足太阳膀胱经穴
心的背俞穴
督俞[16]BL16Dushu
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理气宽胸
①心痛,胸闷。
②胃痛,腹痛。
③咳嗽,气喘。
足太阳膀胱经穴
脾俞[20]BL20Pishu
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健脾祛湿,益气和中。
①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
②水肿。
足太阳膀胱经穴
脾的背俞穴
胃俞[21]BL21Wishu
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理气和胃,化湿消滞。
①胃脘痛,呕吐。
②腹胀,肠鸣。
足太阳膀胱经穴
胃的背部俞穴
三焦俞[22]BL22Sanjiaoshu
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通利三焦,疏调水道。
①水肿,小便不利。
②腹胀,肠鸣,泄泻,痢疾。
③膝关节无力。
足太阳膀胱经穴
三焦背俞穴
肾俞[23]BL23Shnshu
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①遗尿,小便不利,水肿。
②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
③耳聋,耳鸣,咳嗽,气喘。
④中风偏瘫,腰痛,骨病。
足太阳膀胱经穴
肾的背俞穴
气海俞[24]BL24Qihaishu
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培元益气,强壮腰膝。
①腹胀,肠鸣,痔漏。
②痛经,腰痛。
足太阳膀胱经穴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dzz/8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