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灌注治疗操作规范
膀胱内灌注治疗是膀胱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可作为术后的辅助治疗或单独治疗方式。膀胱内灌注治疗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膀胱灌注分为化学药物灌注和卡介苗灌注。化学药物灌注治疗分为即刻灌注、早期灌注、维持灌注。(注:因国内卡介苗生产及灌注后尿液处理复杂,故我科暂未开展该药膀胱灌注。)
化学药物灌注治疗
术后即刻膀胱内化学药物灌注可破坏残留的肿瘤细胞,防止肿瘤种植。术后早期及维持灌注可因为药物的化学毒性作用而预防肿瘤复发。灌注治疗可以降低膀胱癌的复发率,比单纯TURBT手术的复发率减少14%。
(一)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a、T1、Tis)。
2.禁忌证:膀胱内活动性出血;合并膀胱穿孔;合并急性泌尿系感染。
(二)灌注治疗方案的选择
1.术后即刻灌注:适用于所有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方案:应在术后24h内完成。
2.早期灌注:适用于中危和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方案:术后1周开始,每周1次,共4~8周。
3.维持灌注:适用于中危和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方案:早期灌注结束后,每月1次,共6~12个月。
(三)灌注药物
适用于膀胱灌注的药物很多,目前我科常用者为吡柔比星、丝裂霉素、吉西他滨等,其常用剂量、溶剂、浓度、保留时间见下表。
药物剂量溶剂浓度
(mg/L)
保留时间
(min)
吡柔比星30-50葡萄糖水或蒸馏水
1.丝裂霉素20-60生理盐水1.吉西他滨生理盐水20.(四)膀胱内灌注治疗流程
1.灌注前准备
(1)患者告知,知情同意;
(2)医嘱核对:患者姓名,药物名称、剂量、浓度、用法以及有效期;
(3)给药前询问患者有无相关过敏史;
(4)患者排空尿液,并与患者确认未在近2h内大量饮水、输液及服用利尿剂;
(5)药物清点和药品检查:查看药物有无变质、浑浊、沉淀、絮状物等,瓶口有无松动,包装瓶有无裂缝、破损;
(6)灌药前需再次核对;
(7)准备灌注用器械。
2.灌注流程
(1)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铺防水垫;
(2)治疗师洗手,做好职业防护,戴无菌手套;
(3)患者会阴周围消毒2遍;
(4)无菌操作下置入尿管,将膀胱内尿液充分引出;
(5)将药物缓慢注入膀胱。如患者在灌药过程中出现疼痛,则立即停止灌注,好转后继续推注,如仍不能耐受,则停止本次灌注治疗;
(6)药物灌入膀胱后可即刻拔除尿管或仍保留尿管;
(7)嘱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膀胱内药物存留期间适当间断变换体位。
3.灌注后注意事项
(1)任何沾染有化学药物的医疗器械均需丢弃至专用医疗废弃物袋中,做好标记,医院的规定正确丢弃;
(2)鼓励患者在治疗后的24h内多饮水;
(3)避免喝茶、咖啡、酒精以及可乐类饮料,以减少膀胱刺激;
(4)嘱患者在治疗后6h内排尿后厕所要冲洗2次;
(5)患者治疗后24h内排尿应注意避免污染皮肤、衣物及周围环境。
4.药物污染或沾染后的处理:
一旦药物沾染皮肤,需局部冲洗。如为丝裂霉素沾染,需使用(8.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冲洗;对其他药物的沾染,需使用大量肥皂水冲洗,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沾染过药物的皮肤清洗后不可用护手霜或润肤剂局部涂抹,否则可能会增加药物的吸收。如果药物沾染眼睛或黏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对于其他形式的泄漏,需用可吸水布覆盖于泄漏处,并丢弃至专用医疗垃圾袋中。泄漏区域需用大量肥皂水冲洗。
(五)不良反应
膀胱内化学药物灌注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化学性膀胱炎和血尿,可表现为尿频、尿急、镜下或肉眼血尿,严重程度与膀胱灌注剂量和频率相关,多数不良反应在停止灌注后可自行改善和消失。其他少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发热、脱发、泌尿系感染等。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dzz/8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