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查找 小思是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人,现在两岁多。今年大年初三(2月21日),小思和父母、姐姐到二伯家做客留宿。次日7时多,小思的二伯拿着一碗酒放在小思嘴边,小思妈妈马上上前制止并将儿子抱回怀里。
半个小时后,小思睡着了,王女士将儿子放到了床上。后来,王女士两次去叫小思起床吃东西,但两次晃动孩子,孩子都没有反应。王女士一摸小思身体,发现他全身发软、发烫。联想到孩子之前估计喝了酒,王女士意识到不妙,连忙把孩医院。送医途中,小思脸色发黑,呕吐、抽搐不止,一直昏睡。
医院,急诊医生给小思进行了输液处理,但小思情况不见好转。2月22日晚,小思被紧急转院至钦州市妇幼保健院。
在重症监护室待了5天后,小思才苏醒过来。可在钦州住院半个月后,小思的精神状态仍然不好,不能独坐,不能站立,不会说话,眼神呆滞。钦州市妇幼保健院今年3月10日出具的诊断证明书显示,小思被诊断为:急性酒精中毒、皮肤感染、心肌损害、高血糖、共济失调、中枢协调障碍(继发性脑损伤)。王女士说,孩子二伯后来承认给小思喝过酒,喝了有一两多,是自酿的米酒,大概20多度。
发育迟滞原来聪明伶俐的他如今连妈妈也认错
今年3月12日,小思住进广西医院。医科大一附院3月17日出具的出院记录显示,小思入院诊断为急性脑损伤、抽搐待查,出院诊断为急性脑损伤、酒精中毒,出院时“无发热、咳嗽、无呕吐、抽搐,一般情况好”,建议出院后到门诊做康复治疗。王女士说,儿子在做康复治疗期间,仍出现多次发烧、抽搐的情况,且精神状态一直不好。
截至目前,小思的治疗费共花去了4万多元。王女士说,小思的爸爸是货车司机(贷款买的车),儿子出事后他也无心工作,收入锐减,他们还有个6岁的女儿由奶奶帮带着。“照这样继续治疗,根本无钱可治了。”
而出事后,二伯前后只拿来1.4万元,之后就消失,无论小思一家怎么打电话,都联系不上。
王女士告诉记者,小思以前是个正常的孩子,会做很多事情。现在只会傻傻地拿着手机,呆呆地望着电视机。”更严重的是,小思现在不知冷热,也不知饿饱,“我们只能自己判断他是不是饿了,是不是冷了。”让王女士更揪心的是,原本聪明伶俐说话流畅的儿子,现在只会叫“爸爸、妈妈、姐姐、奶奶”,且根本分不清谁是谁,经常冲着爷爷奶奶喊“妈妈”。
医生说:(广西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覃敏)
酒精中毒分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酒精中毒一般表现为脸红、话多、异常兴奋;中度酒精中毒则会昏睡、嗜睡;重度的会昏迷,甚至脑损伤。
儿童喝酒不一定都会导致中毒,但危害是很大的,尤其是7岁以下的孩子。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进入人体后经肝脏转化为乙醛,再变成乙酸排出体外,有些大人酒量好,是因为体内能分解酒精的酶在起作用。小孩子由于肝脏还未发育成熟,肝解毒能力相对较差,如果饮酒可能会损伤肝,如果一旦过量甚至会出现昏迷等重症。
低龄儿童喝酒,伤害更大,严重的话还会影响脑部发育。有些父母会误把白酒当白开水给新生儿喝,导致新生儿脸发红发烫,这样做非常危险。有的大人在喝酒时会引逗孩子喝酒,虽然量少,但对孩子的健康却造成很大的损害,所以呼吁家长还是应该保护好孩子,不要因为一时好玩而让孩子沾酒,孩子成年前,不沾酒为好。
记者调查八成以上的小孩都曾被“灌”过酒?
家庭聚会、朋友聚会时,逗孩子喝酒的事情不时发生。有的长辈会用筷子在盅里蘸白酒,让孩子舔一舔,有人则会逗孩子尝一尝啤酒的味道……你家孩子有被逗喝酒的经历吗?谁逗他最多?
5月15日,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对15名已育有小孩的南宁市民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显示,86%的小孩都曾被大人逗喝酒(有13名家长表示孩子被逗过)。逗孩子喝酒的人中,既有孩子的爷爷、外公、伯父等亲戚,也有孩子父母的同事、朋友,有的家长自己也加入到让孩子喝酒的行列。
烟酒这些成人都尽量不碰的东西,怎么能让孩子涉足!遇到这种不知轻重的成人的行为,必须要严厉禁止!但是,你知道吗?一些平时常见的食物,如果过早让孩子接触,也会危害健康,或在进食时发生危险。
孩子可以吃什么要按年龄来
酸奶1岁以内喝,损害肠胃
1岁内的宝宝不宜喝酸奶。首先酸奶含钙量不高;其次,酸奶的酸度可能会对婴儿肠胃造成损害;再次,酸奶会破坏宝宝肠道有益菌的生长环境,影响正常消化功能。
早给宝宝喝酸奶也会养成他们对甜食的偏好。宝宝1岁以后可少量喝酸奶,但要注意3岁前宝宝摄入奶制品应以配方奶粉或鲜牛奶为主。
豆浆1岁以内喝易过敏
豆浆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大豆皂甙、卵磷脂、寡糖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可增强抵抗力。
但是婴儿的胃肠不易消化豆浆,其糖类及脂肪含量低,也不适合处于生长快速期的婴儿。所以未满1周岁的宝宝不宜喝豆浆。
1岁以后也要防止一次喝多。因豆浆中的植物蛋白会增加肾脏负担且引起过敏!
巧克力3岁以内吃易引起龋齿、腹痛、遗尿等问题
巧克力是一种以可可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高热量食品,其营养成分的比例不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特别是对3岁以下的宝宝,3岁以上的宝宝也应限制。
巧克力含有大量脂肪、可可豆碱、咖啡因等,使宝宝不易入睡和哭闹不安,发生龋齿甚至使肠道气体增多而引起腹痛。
美国研究表明,巧克力与宝宝遗尿相关,因为其可在宝宝体内产生过敏反应,使膀胱壁膨胀,同时这一过敏反应又使宝宝睡得过深,使其在尿液充盈时不能及时醒来,造成尿床。
奶油蛋糕1岁以内多吃严重影响健康!
对于宝宝而言,蛋糕高脂高糖高热量,吃多了不仅容易引起龋齿,也不利于宝宝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更重要的是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人工色素,严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坚果3岁以内吃法不对易腹泻、呛咳、过敏
坚果类食物营养丰富,可以促进宝宝大脑、视觉发育。宝宝的饮食中可以适当加一些坚果。但注意要掌握科学方法。首先,坚果能量较高,不易消化,易引起脂肪泻。
1岁以上的宝宝胃肠功能日趋成熟,每天吃20g左右的坚果即可。其次,坚果质硬,为避免发生呛咳,3岁前可将坚果磨成粉撒在饭中食用。一般有坚果过敏的家族史,那么至少在宝宝3岁之前不要添加坚果。
粗粮多吃难消化!
粗粮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可平衡饮食,促进牙齿、咀嚼肌的发育,预防龋齿、便秘。至于何时添加取决于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一般1岁以后可以少量添加,每天添加量不要超过主食的1/4,因为宝宝体内的益生菌较少,粗粮在宝宝肠胃内不好消化。
另外粗粮在宝宝肠胃内停留时间较长也会使宝宝不容易有饥饿感,影响宝宝对其他食品的摄入量;还要挑选适合宝宝吃的粗粮,如玉米、山药、红薯、小米、燕麦等等,而高粱米、莜麦面难消化,别给宝宝吃;在制作时也要做到细、软、烂。
调味品早吃易形成重口味!
婴儿期食品不要添加香辛料及味精等调味品,从小培养宝宝清淡的口味,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岁后,食盐、酱油、醋等,宝宝可以逐渐少量地吃了,1~3岁的宝宝每天食盐不应超过2克,3岁内不用加太多的调料,食物都要清淡,因蔬菜、食物本身就含有一定的氯化钠,能满足宝宝的需要。
油炒菜1岁以内吃易腹泻!
1岁内的宝宝胃肠较虚弱,吃油炒菜往往会引起消化性腹泻。一般1岁后可尝试油炒菜了。选择橄榄油为宜,因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及易消化性最适合婴儿食用。1岁以后的宝宝要控制油的摄入量,一天10~15克为宜。
警惕那些容易噎住孩子的食物
果冻
我国从年5月1日起在生产领域开始实施规定杯形凝胶果冻直径不得小于3.5厘米。但生活中不是只有直径3.5厘米以下的小果冻可能导致宝宝窒息,其实对于5岁以下的宝宝来说,直径在3.5厘米以上的果冻同样很危险。
QQ糖
QQ糖个体较小、口味甜,且有弹性,在外包装上一般也没有安全提示,如果边吃糖边说话,很可能就卡在气管中,引起窒息。
珍珠奶茶
由于在饮用珍珠奶茶时要用很大力量才能将“珍珠”吸进嘴里,这对发育成长尚未完全的宝宝来说则相当危险。因为宝宝牙齿还没长齐,喉管和气管较细,喉部反射本领也差,当吸入“珍珠”时,很容易因用力过大而被噎住,形成呼吸道异物。
鱿鱼丝、牛肉干
纤维过长,咬感过硬的零食,包括鱿鱼丝、牛肉干都不适合给幼儿吃。
花生酱
黏稠度过高,不适合幼儿吞食。
小巧水果
小巧圆形但里面带核的水果并不适合给幼儿食用,如龙眼、葡萄、樱桃等,家长可剥开去核后再给幼儿食用。
多纤维蔬菜
维纤多且不易咬烂的蔬菜不适合幼儿,如芹菜、豆芽。
大肉块
大块的肉块幼儿无法咬烂,若强吞下很容易噎到,应该切成薄肉片或肉丁。
长面
太长的面条幼儿不易吞食,若以吸食的方式食用也容易噎到,烹调时可先切成小段再烹煮。
多刺的鱼
建议家长选择鱼刺较少的鱼类烹煮,且尽量帮小龄儿童挑好鱼刺,否则容易噎到并会刺伤幼儿食道与口腔。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必删除)
如果你喜欢或对你朋友有用
可点击右上角→或备用。
同龄圈
订阅丨投稿丨合作
?订阅: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dzz/14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