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
近日,医院妇科联医院单年春主治医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县内首例腹腔镜联合宫腔镜下嵌顿节育环取出术。患者术后6小时即可下床活动,第一天即可进食。
(图为手术现场)
病史简介
患者女性,25岁,因上环术后,下腹痛伴尿痛7+月入院。B超提示宫内节育器移位,可见类似节育环回声凸向膀胱。CT示子宫腔内金属环变形,两端分别以不同位置穿入子宫前壁肌层,膀胱镜示部分节育环嵌入膀胱。于当日下午在全麻下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术中见膀胱与子宫粘连,见一节金属环穿透子宫及膀胱。术后腹部切口仅有四个钥匙孔大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
图为术前CT可见金属节育器嵌入子宫肌层,部分穿透膀胱
上环(宫内放节育器)是一种放取简便、安全有效、不影响性生活的避孕措施,是我国育龄女性最常用的避孕措施之一。一般来说,大多数女性上环后都能适应,但有少数女性会出现节育环嵌顿,什么原因致使节育环嵌顿,上环后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节育环嵌顿原因:1
安置节育环术时造成宫壁损伤,致使节育环异位或嵌顿;
2
安置术时选择的节育环形态大小与宫腔不相匹配;
3
人流术中安置节育环的妇女,由于妊娠期子宫长大,当术后子宫恢复变小时,节育环受到挤压的力量增大,可能通过损伤后的薄弱部位穿入宫壁甚至肌层,造成嵌顿;
4
节育环安放长,子宫肌形态变化越大,炎症等疾病均可能使节育环与宫壁的压力加大,宫壁的韧性降低,嵌顿的机会增多。
上环后注意事项:1
适当休息。环刚放好后,子宫颈口比较松,环容易脱落,故放环后要休息两天,一周内不宜干重体力劳动及参加大运动量的活动。大小便时,尽量避免过于用力憋气,以防腹压突然增高引发脱环。
2
保持卫生。放环是一种手术操作,为了避免感染,术后要保持外阴部清洁,每晚用温开水洗下身,并换内裤。两周内禁止性生活(这一点需要男方积极配合)和坐浴(但可以淋浴或擦浴),保持阴道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3
注意观察。放环后数日内(主要是头三天)可有少量的阴道出血、轻微下腹不适(如腰酸下坠感等)及白带增多现象(此系手术创伤或节育环的机械性压迫或子宫内膜小血管破裂所致),一般可自行消失不必处理。若出血多或持续一周以上,特别是出现腹痛、发热等情况时,则要及时看医生。
4
防止脱落。在放环后头3个月内,尤其有些女性原本子宫口较松,且月经量较多的,在经期节育环有可能随经血排出而脱落。因此,这类女性在经期如厕时,应格外留意环有没有随经血掉出。一旦发生,医院补放,并注意调换大小合适的型号,避免再次出现脱落。
5
定期随访。随访时间通常于放环术后第一个月,医院检查一次;3个月(或半年)和一年再各复查一次;以后则每年复查一次(医院或社区指定的地方进行“环检”)。
6
小心暗孕。放环避孕并非百分之百,有极少数妇女可能“带环妊娠”。所以,带环期间一旦出现闭经,特别是伴有恶心、呕吐、偏食等现象时,医院进行检查,进而采取补救措施。
7
及时咨询。在带环的过程中,如发现长时间(尤其是一年以上)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腰酸下坠感严重等异常现象时,应该请教有关医生,以及时得到对症处理。
温馨提示在放环后的半年至一年内,某些女性可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在经期适当使用止血药或益母草膏,同时服硫酸亚铁等以防出现缺铁性贫血。如果月经量特别多,是放环前的两倍(及以上)且治疗无效时,应改用其他方法避孕。
医院神经外科成功救治两例极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近日,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双侧开颅手术救治两例极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这标志着我院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再上一个新台阶。
01
神经外科医生与患者及家属合影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33岁,9月12日因头部外伤后救护车接送入院。入院时神志昏迷,右侧瞳孔散大,头部CT显示跨中线颞顶骨骨折,右侧急性额颞顶硬膜外巨大血肿,脑疝形成。
急诊在全麻下行右侧额颞顶部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左侧瞳孔散大,急诊头部CT复查,显示左侧额颞顶部急性硬膜外巨大血肿形成。
考虑上骨折导致矢状窦破裂大出血,立即再次开颅行对侧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上矢状窦压迫止血,术后CT显示血肿清除干净,减压充分。
上矢状窦大出血导致术中出血凶猛,术后入ICU继续抢救,经神经外科及ICU两科医务人员共同抢救,积极抗感染、消肿、护脑、止血、输血(经统计该患者共输血ml左右)、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术后一周后顺利出ICU,20天后神志清楚、能独立行走,一月后行颅骨修补。
02
神经外科医生与患者及家属合影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4岁,因头部外伤后2小时于9月27日入院。入院时神志昏迷,右侧瞳孔散大,头部CT显示左侧颞顶骨骨折,右侧急性额颞顶硬膜下血肿,脑疝形成。
急诊在全麻下行右侧额颞顶部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左侧瞳孔散大,急诊头部CT复查,显示左侧额颞顶部急性硬膜下巨大血肿形成。
考虑手术减压后并发对侧出血,立即再次开颅行对侧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CT显示血肿清除干净,减压充分。
术后入ICU继续抢救,经神经外科及ICU两科医务人员共同抢救,积极抗感染、消肿、护脑、止血、输血(经统计该患者共输血ml左右)、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术后一周后顺利出ICU病房,20天后患儿神志清楚、能遵嘱活动,下一步择期行颅骨修补。
知识小课堂上矢状窦
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上缘和颅顶内板正中线的矢状窦沟内。收纳大脑上静脉、硬脑膜静脉和颅骨静脉的血液,注入窦汇或直接分流至左、右横窦。它通过顶、枕部导血管与颅外静脉交通。此外,脑脊液经蛛网膜颗粒最后入矢状窦。
上矢状窦全程接收10~15条大脑上静脉,沿中央前沟走行的上吻合静脉和沿中央沟走行的中央沟静脉最大。此窦的中1/3损伤或闭塞时可引起截瘫、三肢瘫或四肢瘫,甚至引起死亡。在外伤中,常因骨折的碎骨片或者外来异物致上矢状窦损伤,而上矢状窦的中或者后1/3损伤不能结扎,而应行修补术。
温馨提示
两例患者均为极重度颅脑外伤,均行双侧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伤后及时送医是关键,术中精、准、快!术后积极抗感染、消肿、护脑、止血、输血、营养支持尤为重要!
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dzz/1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