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所谓遗尿症就是指具有正常排尿能力的小儿(3岁以上)睡眠状态下不能自我控制排尿。谓之“遗尿”,又称“尿床”。遗尿多由肾气不足,下元虚冷,病后体弱,肺脾气虚不摄或因不良习惯所致。
3岁以下的小儿,由于脑髓未充,智力未健,或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而产生尿床者不属病理现象。
父母常常为孩子的遗尿而苦恼,而遗尿常常又给孩子幼小的心灵以极大的伤害。小儿遗尿症的危害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一旦明确遗尿症的诊断,就应积极寻找疾病的根本原因,同时应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并有效地控制遗尿症状。遗尿症必须及早治疗,如病延日久,就会妨碍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发育。
一、病因病机1、下元虚寒,肾气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主水,藏真阴而寓元阳,下通于阴,职司二便,与膀胱互为表里,膀胱为津液之腑,小便乃津液之斜,小便排泄与贮存,全赖于肾阳之温养气化。
若小儿肾气不足,下元虚冷,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制约水道,则为遗尿。
(一)治法
(1)补中益气,温肾固涩。
(2)推拿处方:补脾经次、补肺经次、补肾经次、推三关次、揉外劳宫次、按揉百会次、擦腰骶部以温热为度、按揉三阴交次。
2、脾肺气虚,膀胱失约:
肺主一身之气,有通调水道的作用,膀胱的气化功能也依赖于肺的肃降功能。脾位中焦,五行属土,性喜燥恶湿而能制水。
脾肺功能正常,则能维持机体水液的正常输布和排泄。若肺气虚弱,治节不行,气虚下陷,不能固摄,则膀胱不约,津液不藏;若脾气虚弱,不能散津于肺,则水无所制。
故当肺脾气虚时,上虚不能制下,下虚不能上承,小便自遗,或睡中小便自出。
(一)症状
面色淡白,精神差,反应迟钝,白天小便也多,疲劳后尿床加重,重者四肢寒冷,腰腿无力,大便质稀,舌淡。
(二)治法
(1)推拿选穴:膀胱俞、气海、关元、三阴交
(2)配合艾灸:在气海、关元等穴用艾灸15--2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肝经湿热,火热内迫: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通利三焦,疏通水道。若肝经湿热郁结,热郁化火,迫注膀胱则致遗尿。
(一)症状
尿频量少,色黄味臭,外阴瘙痒,烦躁易怒,面唇红赤,口干舌红,舌苔黄。
(二)治法
(1)推拿选穴:气海、阴陵泉、三阴交、行间。
(2)配合艾灸:取三阴交和行间等穴用艾灸温和灸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4、遗传。
国内外的资料显示,遗尿症的发生和遗传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父母曾有遗尿倾向的,孩子发生遗尿的概率可高达3/4。
5、诱发因素。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许多诱发因素,直接导致小儿遗尿的发生,例如蛲虫病,包茎、包皮过长,尿道口狭窄,疲劳和精神因素等。家长不可忽视遗尿症对小儿心理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孩子自信心的伤害。
二、临床表现遗尿症的主要表现是每晚睡中遗尿,醒后方觉,面色无华,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大便稀薄,舌苔薄白,轻者数夜1次,重者每夜可遗尿1~2次或更多。
三、注意事项1)自幼培养孩子按时排尿习惯,夜间定时叫孩子起床排尿。
2)已经发生遗尿者,要给予积极的治疗和适当的营养。
3)平时勿使孩子过于疲劳,注意适当加强营养,晚上注意休息,临睡前不宜过多饮水。
4)要对患儿有耐心,鼓励其树立自信心,切勿嘲笑和歧视,避免孩子产生恐惧、紧张和自卑心理。
5)实施灸法时应注意避风,保暖。
育儿健康、小儿疾病护理,尽在叶大夫小儿绿色疗法!
叶大夫小儿推拿,医生身边的小贴士,妈妈身边的好助手!
扫一扫鍖椾含鍝釜鐪嬬櫧鐧滈鐨勫尰闄㈠ソ鍖椾含鐧界櫆椋庢渶渚垮疁鐨勬槸鍝?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dwh/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