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回肠原位膀胱术作为可控性尿流改道方式之一,是最接近理想手术,可使患者从原尿道自行排尿,排尿方式与正常人相似,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易被患者接受。但原位新膀胱毕竟不是患者原有的生理性膀胱,失去了正常的生理性排尿反射,因此在贮尿、排尿、控尿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术后患者易发生尿失禁和排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故术后进行排尿功能的训练对手术疗效起着重要作用。
一、新膀胱的生理特点:
①正常排尿活动是在解剖完整、功能完善的神经系统调节下完成的。新膀胱采用的是回肠,肠壁具有特殊的分泌与吸收功能。同时回肠代膀胱分泌肠黏液。
②回肠原位膀胱术后,回肠虽有内环形、外纵行肌,可产生肌收缩,但其运动是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及蠕动,幅度小、速度慢、收缩力弱,且缺乏原膀胱的神经支配及应有的反射,无自主的舒缩功能,早期无明显充盈感觉。术后开始一段时间内,大脑皮层还未建立新的贮尿、排尿反射,以致新膀胱内压增高,而导致尿失禁,尤其是睡眠期间更加严重,因此需要进行新膀胱功能锻炼。
二、新膀胱功能锻炼:
①排尿时尽量采取蹲位或半坐位;
②定时排尿,每次排尿前检查并确定膀胱最高点,将手掌置于腹部膀胱最高点位置,患者收缩腹肌,憋气用力(Valsalva动作),靠腹压排尿(用双手保护腹股沟区,避免斜疝发生),向下轻压膀胱,起到刺激和压迫膀胱排尿的作用;
③进行Kegel盆底肌锻炼,即收缩骨盆肌10s,然后放松10s,每次收缩放松周期均在3个不同位置进行,首先患者用脚尖站立收缩骨盆肌,然后以肘置于椅上,腿外展站立,最后为仰卧位两手置腹部感受腹肌收缩力量,要求患者在家坚持进行锻炼,每天做4次,每次做15分钟。
三、自主排尿训练:
患者详细记录自主排尿可控情况、排尿次数、每次尿量、间隔时间、尿内黏液量、有无尿失禁及排尿前小腹是否有胀满感觉等。回肠新膀胱的顺应性低、需养成按时、按量排尿的习惯。术后1~3个月,2~3小时排尿1次,每次~mL;3个月以后,3~4h排尿1次。同时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在0mL以上,夜间也应保证水分的摄入,患者入睡后尿道括约肌张力下降,此时如新膀胱无抑制收缩,尿液便溢出,故应指导患者适当增加夜间排尿次数,严重者可于夜间开闹钟定时排尿,预防尿失禁。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cs/9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