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艾贴呕吐艾灸调理篇

 

症状

呕吐本身就是一种症状,它可以由各种疾病引起,其中根本原因就是胃气排污降浊的功能受阻。

灸方:一次连灸三组

第一组灸:膻中穴、中脘穴、神阙穴

第二组灸:脾俞穴、胃俞穴

第三组灸:足三里穴、内关穴

第一组调理法

膻中穴解说

膻中,任脉腧穴。膻指空腔,中指中央。因穴在玉堂之下的胸腔中部,适当两乳中间,且因膻中为心之外周,代心布令,居于胸膜之中,因名膻中。此穴在人体躯干的黄金分割点上。

在胸部,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在胸骨体上,有胸部(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舒缓胸闷、咳嗽、咳喘、吐逆,心悸、气喘、气短、咳唾脓血、肺痈、提高性功能等。

配曲池、合谷,治急性乳腺炎;

配内关、三阴交、巨阙、足三里,治冠心病急性心肌堵塞;

配中脘、气海,治呕吐反胃;

配天突,治哮喘;

配乳根、合谷、三阴交、少泽,治产后缺乳;

配肺俞、丰隆、内关,治咳嗽痰喘;

配厥阴俞、内关,治心悸、心烦、心痛。

膻中穴,俗称“出气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意思是说,膻中穴是心包经的令官,人在胸闷抑郁的时候,按摩这个穴位可以驱散心中的郁闷之气,让心情变得愉悦。

按摩法:有揉法和推法两种,可以用中指指腹每天早晚按揉次,也可用双手拇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推次,都能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

中脘穴解说

中脘,任脉腧穴,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中间也。脘,空腔也,这里指的是胃部、胃腑。该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七、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配百会、足三里、神门,治失眠、脏躁;

配膻中、天突、丰隆,治哮喘;

配梁丘、下巨虚,治急性胃肠炎;

配肝俞、太冲、三阴交、公孙,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配上脘、梁门,治胆道蛔虫症;

配气海、足三里、内关、百会,治胃下垂。

神阙穴解说

神阙,任脉腧穴。

化莫测为神,阙指要处,穴当脐孔,是处胎生之时,连系脐带以供胎儿之营养,故又命蒂。名之神阙,是因胎儿赖此宫阙,输送营养,灌注全身,遂使胎体逐渐发育,变化莫测,因名神阙。

在腹中部,脐中央。

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第二组调理法

脾俞穴解说

脾俞,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位于背部的背俞穴之一。脾,脾脏;俞,输注;本穴为脾之背俞穴,故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一胸神经后支肌支。

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配中脘、三阴交、足三里,治呕吐;

配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关元俞,治泄泻;

配肾俞、三阴交,治消渴;

配足三里,治腹脱、便秘。

胃俞穴解说

胃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胃之背俞穴。胃,胃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胃腑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肋下动、静脉后支;布有第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后支外侧支。

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脾胃疾病,背痛。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呕吐。

配上巨虚,治泄泻。

第三组调理法

足三里穴解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布;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经过并分布。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配冲阳、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肝肾、濡润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天枢、三阴交、肾俞、行间,有调理肝脾,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月经过多,心悸;

配曲池、丰隆、三阴交,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头晕目眩;

配梁丘、期门、内关、肩井,有清泻血热,疏理肝气,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乳痈;

配上巨虚、三阴交,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用于胃全切除术;

配阳陵泉、行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配中脘、内关,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配脾俞、气海、肾俞,有温阳散寒,调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虚慢性腹泻。

内关穴解说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汽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而得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深部为旋前方肌。有前臂正中静脉、正中动脉和骨间前动、静脉分布;布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正中神经干及骨间前神经分布。

1.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胸病证;

2.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

3.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

4.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证。

配大陵、神门,治失眠;

配郄门,治心痛;

配足三里、中脘,治胃痛、吐泻。

按摩法①、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内关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②、用右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具体案例:

1、哮喘急性发作

按揉内关可稳定情绪,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从而控制哮喘。

2、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时,若身边无药,可同时用力按揉两侧内关,本法能使心绞痛很快缓解,达到力挽狂澜的目的。当然,在化险为夷之后,应该积极诊治原发病,以防再次发作甚至出现意外。

3、高血压

舒张期血压升高的患者,伴有头昏、头胀、头痛、项强、胸闷、胸痛等症状,用力按揉两侧内关可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从而使舒张压下降。当然,在解除燃眉之急后,应该积极诊治原发病。

4、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率突然增至每分钟次以上,患者自觉心悸、眩晕、头昏眼花等。按揉内关可使心率迅速下降到正常范围。

5、心动过缓

每分钟心率在40~60次以内,患者自觉头晕、胸闷、心悸、气短。按揉内关同样可使心率增加到正常范围,显示对心率有双向调节作用。

6、晕车

用大拇指掐在内关穴,常能迅速缓解晕船、晕车、晕机症状。

7、痛经

按揉内关能缓解盆腔肌肉痉挛,起到理气活血止痛作用。

8、癔病、失眠、梅核气(多由情志所伤或精神过度紧张所致,其症状可有悲伤欲哭、心中烦乱,或失眠多梦,或不愿说话,或不思饮食,或咽中如有异物堵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用力按揉内关能宁心安神、解郁除烦、和胃降逆、镇静催眠、理气化痰,可使上述病症迅速缓解。

9、胸胁痛

同时用力按揉两侧内关穴配合局部推拿按摩,能迅速消除局部疼痛。

10、恶心、呕吐、呃逆、胃肠痉挛性疼痛

用力按揉内关可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从而起到和胃降逆、宽胸顺气、解痉止痛的作用,可使恶心、呕吐、呃逆、胃肠痉挛性疼痛迅速得到缓解。

11、眩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多因肝旺脾虚,痰湿中阻,气逆犯窍所致。)

用力按揉内关与天枢、太冲,可理气和胃,醒脾化湿,平肝降逆,平息头晕和目眩。

艾艾贴使用步骤

有健康才有将来!

以上信息由艾艾贴代理黎彩虹提供,独家秘诀教你如何做好微商。

艾艾贴艾灸代理招商加盟,联系,扫一扫她的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里好
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cs/105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