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无反射的患者的

 

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无反射患者的泌尿系处理和康复--中国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解读

☆脊髓损伤后期泌尿系处理与康复的总体原则

现阶段脊髓损伤后下尿路功能很难达到痊愈,因此,泌尿系处理原则为:采取各种措施保护上尿路功能,防止功能恶化,确保患者相对正常的寿命。首先要积极治疗脊髓损伤原发病,在脊髓损伤原发病变未稳定以前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单纯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神经系统损害的程度和水平不能明确泌尿系情况,因此,应尽早、定期进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以明确下尿路病理生理状态和改变,根据结果,制定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方式,调整治疗方案。

制定治疗方案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社会经济条件、生活环境、文化习俗、宗教习惯、潜在的治疗风险与收益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方式应遵循逐渐从无创、微创到有创的原则。由于患者病情具有临床进展性,因此对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状态应定期随访,并且随访应伴随终身。随病情进展,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泌尿系处理与康复

完全性脊髓损伤是指最低骶段(S4-S5)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骶部感觉包括肛门黏膜皮肤交界处和肛门深部的感觉。骶部运动功能检查是通过肛门指检发现肛门外括约肌有无自主收缩,或由神经电生理检查确定。如果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保留部分感觉或运动功能,则此损伤被定义为不完全性损伤。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确定诊断,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是分类和治疗的前提。

神经源性逼尿肌和括约肌无反射(弛缓性膀胱)的处理

正常逼尿肌功能是指在没有梗阻的情况下,自主启动逼尿肌持续性收缩,并在正常时间范围内完全排空膀胱。逼尿肌无反射状态是指逼尿肌无收缩,括约肌无收缩、无感觉。

康复治疗目标

首要目标为保护上尿路功能,保证排尿期或/和储尿期膀胱压力处于安全范围内,保证低压、完全的膀胱排空。

次要目标为提高控尿能力,预防泌尿系感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诊断特点

1.体格检查特点

肛门括约肌无收缩,肛门反射和球海绵体反射阴性,S2-S5感觉完全丧失。

2.影像尿动力学特点

充盈期膀胱测压时膀胱感觉减退或缺失,膀胱顺应性经常增大(少部分降低)。逼尿肌无反射表现为在机械刺激下不能诱发出逼尿肌反射性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障碍,盆底肌电图无活动,膀胱颈可以表现为开放或闭合状态。

常规康复治疗措施

1.间歇导尿

间歇导尿是逼尿肌无反射患者膀胱排空的“金标准”,包括无菌间歇导尿和清洁间歇导尿。清洁间歇导尿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是可行的、安全的,无菌间歇导尿更有助于减少泌尿系感染和菌尿的发生。

间歇导尿的患者推荐每年至少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尿动力学检查。推荐间歇导尿为治疗逼尿肌无反射的首选方法。

2.手法辅助排尿

手法辅助排尿包括Crede手法排尿、Valsalva排尿和扳机点排尿。Crede手法排尿和Valsalva排尿均为通过外力挤压膀胱促进排空。扳机点排尿的本质是刺激诱发骶反射排尿,但其前提是具备完整的骶神经反射弧,逼尿肌无反射患者不适合扳机点排尿。由于手法辅助排尿可能导致膀胱压力超过安全范围,因此,该类方法存在诱发或加重上尿路损害的潜在风险。实施手法辅助排尿前必须通过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明确下尿路功能状态,证明膀胱出口的低阻力状态,保证上尿路处于安全状态。总体而言,手法辅助排尿的适宜患者群有限,应严格指征、慎重选择;其禁忌症主要包括:膀胱输尿管返流、膀胱出口梗阻、DSD、盆腔器官脱垂、症状性泌尿系感染、腹部疝气等。

3.药物治疗

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有助于降低膀胱出口阻力、减少残余尿,在部分患者中可配合腹压排尿或手法辅助排尿,但必须在确保上尿路安全的前提下施行。

逼尿肌无反射并发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

1.药物治疗

拟α-肾上腺素类药物作用效果有限,临床很少使用。

2.外科治疗

推荐人工尿道括约肌(AUS)植入术和尿道吊带术。

人工尿道括约肌:目前应用装置为AMS型AUS。该装置主要由套袖、储液球囊和控制泵三部分组成。逼尿肌无反射并发压力性尿失禁时,将套袖植入并包绕球部尿道(男性)或膀胱颈(女性)周围,控制泵置于阴囊内(男性)或阴唇皮下(女性),储液球囊置入膀胱附近的耻骨后间隙。由控制泵调节套袖内液体的充盈与排空,液体充盈套袖时压迫尿道或膀胱颈控制尿失禁,套袖内的液体排空时解除对尿道或膀胱颈的压迫从而尿液排出。主要远期并发症包括尿道侵蚀、萎缩、装置感染、机械故障等。应用该方法时应严密监测残余尿量和上尿路功能状态,保护上尿路功能。

尿道吊带:女性患者可经阴道前壁在中段尿道植入一吊带,吊带远端可经耻骨后或经闭孔引出。男性患者也可使用耻骨骨钉吊带术或经闭孔吊带术。吊带材料可选用自体筋膜或合成材料。术后排尿问题可通过间歇导尿解决。主要并发症有压迫尿道力量不足而疗效不佳,吊带脱落或松弛,吊带过度压迫导致尿道侵蚀、感染等。

其他:少数顽固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还可选择闭合膀胱颈结合可控膀胱造口术(或膀胱造瘘)。逼尿肌无反射并发膀胱挛缩和低顺应性膀胱的治疗

对于逼尿肌无反射并发膀胱挛缩和低顺应性膀胱的患者,视尿道括约肌功能情况可以选择肠道膀胱扩大术+间歇导尿或肠道膀胱扩大术+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进行治疗。

肠道膀胱扩大术通过截取一段肠管,所截取的肠管沿对系膜缘剖开,按“去管化”原则(Laplace定律)折叠缝合成“U”、“S”或“W”形的肠补片,将肠补片与剖开的膀胱吻合形成新的有足够容量的储尿囊,从而达到扩大膀胱容量、低压储尿、防止上尿路损害的目的。肠管的选择可以采用乙状结肠、回肠、回盲肠等,空肠因会造成严重代谢紊乱(低钠、高钙和酸中毒等)而禁忌使用。

对于高级别(Ⅲ级)或低压力的膀胱输尿管返流,可同期行输尿管抗返流再植术。

肠道膀胱扩大术长期疗效确切,推荐为治疗这类患者的首选方法。

主要并发症有肠道分泌黏液阻塞尿路、尿路感染、结石形成、肠梗阻、肠道功能紊乱、电解质紊乱、储尿囊破裂、储尿囊恶变等。术后患者须配合间歇导尿。排尿日记可以记录间歇导尿时间和导尿量,可避免膀胱过度膨胀,有利于上尿路保护。

神经源性膀胱

SJYXPG

分享国内外神经源性膀胱的最新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应用与实践,技术发展与最新产品

与神经泌尿领域的专业人士一起学习与分享

康乐保关爱--









































北京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zlyy/5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