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诊断

 

1.临床检查研究表明在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中,临床神经学检查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下尿路功能可提供有用的信息,但对脊髓膜膨出患者并非如此。在老年男性患者,神经疾病可能伴随前列腺梗阻,症状和临床体征不足以鉴别流出道梗阻和神经病变导致的逼尿肌过度活动。在神经疾病患者,为明确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具体诊断,单凭病史和临床检查是不够的。

2.尿动力学检查尿动力学检查能对下尿路功能状态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估,是揭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基础的唯一方法,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诊疗与随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常用检查项目:

(1)排尿日记:建议记录2~3天以上以得到可靠结果。

(2)自由尿流率:该检查项目的结果是对下尿路排尿功能状态的客观和综合反映,但不能反映病因和病变的位置。

(3)残余尿测定:建议在排尿之后即刻通过超声、膀胱容量测定仪及导尿等方法进行残余尿测量,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下尿路功能状态初步判断,治疗策划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4)充盈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CMG):此项检查是模拟生理状态下的膀胱在充盈和储尿期的压力-容积变化,并以曲线的形式记录下来,能准确记录充盈期膀胱的感觉、膀胱的顺应性、逼尿肌稳定性、膀胱容量等指标,同时,也要记录膀胱充盈过程中是否伴随尿急、疼痛、漏尿、自主神经反射亢进等异常现象。

(5)漏尿点压测定:现临床多采用逼尿肌漏尿点压(ALPP)测定法,即将DLPP≥40cmH2o作为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其在神经源性膀胱的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必须获得的尿动力学参数。

(6)压力--流率测定:该检查反映了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的功能及协同状况,是两者在排尿过程中的共同作用结果,主要用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特别是有无机械性或解剖性因素所致的BOO。

(7)肌电图(EMG)检查:用以记录尿道外括约肌、尿道旁横纹肌、肛门括约肌或盆地横纹肌的肌电活动,间接评估上述肌肉的功能状态。

(8)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合X线的影像尿动力检查是目前证实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功能障碍及其病理生理变化的“金标准”。能够准确判断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ESD)、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DBND)、膀胱输尿管反流和漏尿点压力等改变。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fqspm.com/wazlyy/5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